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万人敌 (第2/2页)
老三不成器,梦想做中国的爱因斯坦,搞理论物理研究,弄得不上不下,还搞自由恋爱,和一个女演员未婚先孕。 李家老三很犟,非要和女演员结婚,生了孩子也随女演员的姓,当年李老爷子拿枪抵在他头上,都没能让他回心转意,父子俩断绝关系,李家老三携妻子去了南方。 其实女方家里很有钱,是苏南一富,他们在孩子的培养上耗资不小,事情的高潮就在这里,李家老三想做科学家,他的儿子真的成了科学家,在美国科学界很有声望,国内名校高薪聘请他做教授,他是学术大神,脾气养得刁,不喜欢高校的氛围,直接进了高能物理研究所,听说最近几年的大项目中他是骨干,年轻有为,前途宏大。” 聂甹悠说到这里,卖个关子:“所以,你猜李家会怎么做?” 灵冥中我的心有所感,像浮在日光作成的海面上,炙热而光明,又与我无关。 “李家只差要敲锣打鼓,迎回老三。人家都说李家老三命好,有好爹,还有好儿子,他是我见过的唯一脱离阶级,又风风光光回归的幸运儿……” 我的嗓子在抖:“他……叫什么名字?”我艰难地换了个问法:“女演员姓什么?” 聂甹悠疑惑地看着我,上唇和下唇分开,很轻,又仿佛掷地有声,只是吐出一个字:“凌。” 我的心砰然落下。 凌歌。 只知他是白衣少年,曾在他身上投射大量幻想。他真正的家世,却是从别人口中得知。 聂甹悠认真打量我:“怎么了你?你……你猜到是凌妍书了?对了,”他恍然大悟:“凌歌曾在新国求学,你应该是认识他的。” “对。”我用力笑一下:“我认识这个人。” 聂甹悠点头,目光望向远处:“我在两会上见过他,一般天才科学家要么狂妄,要么自闭,他却不简单,城府很深,会藏拙,是个滴水不漏的人物。” 我格外关心到一点:“凌歌到底在做哪方面的学术研究?” “大概是粒子物理,或者天文学?我不是很清楚,他做国家级项目,保密性很高。” 为什么?凌歌也改弦更张了?我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分道扬镳前,他研究的项目是检测基因嵌合突变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如今他变了,所有的一切我都不知道。 “他以前,是学微观生物的呀。”默默想着心思,疑问不知不觉跑到嘴边。 “我听前辈说过,顶尖科学家研究前沿交叉科学,在各种领域游刃有余,触类旁通。” 不是这样的,科学发展到今天,每一支大类上分出千百个小科目,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巨树,越是前沿的东西越是存在壁垒,走到顶端就很难转身。 但是想到凌歌,我的思绪又软下来。如果是他,没什么不可能。我记得读中学时上生物课,他读黄昆的,我传纸条问他讲什么,他说跟固体物理相关。 我看过黄昆的生平经历,还有他26岁时写给好友杨振宁的信,信中提到他的老师莫特(Nevill Francis Mott 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一个“万人敌”的人,意思是极其富有战略眼光的学术带头人,他由早到晚没有一刻不是充分利用,自己做研究,帮助很多人做研究,面向社会宣传科学,他提出“科学共同体需要头脑清醒的科学家,能向他的同事们指出,科学正向何处去和需要为之做些什么工作”,?也就是像他这样的少数几个人就支住了整个英国的科学研究。 黄昆结束英国留学生涯后,于1951年回到中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他迈步从头越,为中国建设出完备的半导体研究所,培养出大批科学院院士。黄昆和他的老师莫特一样,也是“万人敌”,在学术上一个人敌得过万万人。 现在轮到凌歌了吗?我相信他比我更清楚科研是什么,不是闭门造车,疯狂发论文,而是放眼世界,一直有做“万人敌”的觉悟。 晚间聂甹悠在书房忙碌,我一个人睡在主卧。半夜里狂风大作,窗户乒乓作响,聂甹悠把我从被褥中捞出来抱在怀里,一手来回抚我后背:“别怕,很快就会过去的。” 我没有怕,只是想起了一首诗: 午夜时分,群星毕现, 我忽然睁开眼, 于冥冥之中感知到你。 时钟嘀嗒,绿树重影, 白色穹顶之上, 宇宙无声俯瞰人间世。 跨越大陆海洋,穿过济济人潮, 你一步一步向我靠近。 幻动的水、气味与阳光,构成你的形状。 我似乎已经等待你太久, 久到忘记了最初的面孔。 快乐来得太迟, 就会变成痛苦。 我喜欢你在路上, 你是我悬而未决的欣喜。 所以,请来我身边, 但永远也不要到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