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16章 绩效考核 (第2/2页)
。而这些能写能算,有行政能力的官员,每年还要补上致仕退休病死官员的缺口。 所以大唐面临一个奇怪的情况,每次科举考试卷的不行,每次科举的录取率都在降低,考生越来越多。 但是吏部选官的时候,好的职位又越来越少,候补官员宁可多等一年,也不愿意去个不好的地方上任。 大唐缺乏的从来不是读书人,而是能够沉下心来做事的基层官吏。 越王竟然能够一下子逃出来两千个有治政经验的官吏,这着实让朝堂上下震撼无比。越王在陇右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官吏,这份心思着实深远,看来早就有了夺嫡之心。且不论其他官员怎么想,对吏部的官员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末日! 要知道选任官员才是吏部官吏的权力来源,之所以吏部能够高于其他五部,吏部的官员被称之为天官,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这份权力。 如今越王直接越过了吏部,一下子填补了两千多空缺职位,那就意味着吏部彻底要丧失了权力。 很显然,吏部是不愿意放弃这份权力的。 不过在见识到了其他各部的铁拳之后,吏部官员也不敢明着对抗,只能玩起了消极怠工的抵抗。 很显然,这些官吏是看不起陇右来的这帮的。 他们能够玩得转户部,因为陇右是丝路的通道,越王麾下有精通财计的官员也不稀奇。工部、刑部、兵部、礼部也是如此,可是唯独吏部不一样,这可是朝堂真正的心脏,其中门道极多,牵涉的关系也极广,这可不是陇右出身的土包子能玩得转的。 不过对于吏部这种抵抗,崔涛只是微微一笑,这位年轻的翰林学士直接搬进了吏部,开始指挥手下填补怠工官吏的职位,迅速将一道道命令发向全国。 这些老官吏终于发现,自己威胁朝堂的手段不仅仅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因为自己怠工而被挤出了权力中央。 等到了这些官吏反应过来的时候,崔涛已经将两千多名陇右官吏安排妥当,他们被分到了空缺的职位上。 不仅仅如此,在崔涛的主持下,一份对全国州刺史和县令为主的地方主官的考核工作方案,也被送到了政事堂的案头上。 唐代对官员的考核是由吏部考功司来完成的,考功司的郎中负责对在京官员的考核,员外郎负责对长安外的地方官员考核。 所有流内官员,按照四善二十七最这个标准,根据考核的结果分别给与升降官职的处理。 不过虽然听起来这个标准很详细,但是在长安的吏部也不可能知道每一个地方官员的德行,对于州里普通官员和县令一级官员的评定,权力掌握在州刺史的手里。 而对于县内官员的评定,则掌握在县令手里。 这也是唐代州县二级主官权势大,对于属下升迁往往拥有决定性影响力。而对于州一级的官员评定,则掌握在政事堂的手里。 到了中晚唐时期,考功成了朝堂政治斗争的工具,很快中晚唐的牛李党争,两党在控制政事堂后就不断用考功这个手段来打压对方派系的官员。 这样的风气之下,普通官员只知道迎合上级官员,就可以得到晋升。 那些不擅长迎合上级的,或者和上级有矛盾的官员,就算是认真做事也会被贬谪甚至罢黜。 但是崔涛的这份考核方案,则剥夺了主官考核下级官员的权利,量化了一套考核的标准。 同时由吏部组成一支专门的考核队伍,专门出 长安对各州县进行考核。 这份计划不仅仅非常详细,甚至每一条标准都量化到了评分上,这份名为绩效考核的方案送到政事堂,立刻引起了朝堂震动。 长安很多官员也是做过地方官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大部分人恐怕都得不到合格的评价。 可偏偏这份考核计划详细具体,不是在地方上有着丰富民政经验,是绝对制定不出如此方案的。 众大臣更加惶恐,越王的手下到底有多少人才?肥鸟先行的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