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天下(501) (第7/7页)
余,更是担忧孩儿安危,只是她一个弱女子,平日足不出户,如何抛头露面,为子鸣冤,当即遍求族人代为出头,谁知前几日还登门庆贺热络非常的族人四邻,如今一个个推三阻四,态度冷漠,都道这是钦命要案,谁敢去翻!任她苦苦哀求,磕头泣血,终无一人肯施援手,更有不少冷言冷语的道她自己当年做的丑事,如今害了儿子不说,竟还要拉旁人下水,真个不知羞耻,败坏门风!恶语指摘如皮鞭将颜氏抽打得体无完肤,若非念着儿子安危,她寻死都不知有多少回了,既然求不得人,她索性横下心来,独自上京鸣冤,其中一路风霜辛苦自不必说,她又如何不晓此一番入京喊冤,无论成与不成,又要再将当年的那桩旧事重提,将她埋在心底的丑陋疮疤赤裸裸展现人前,任人指点耻笑,但只要能救回儿子,为母者便是一死也在所不惜,区区颜面又算得什么!她击起登闻鼓的那一刻,奋尽全力,没有丝毫犹豫。 有吉时等人的前车之鉴,莫说值鼓的段豸,就是守鼓的那几个锦衣校尉也不敢再有须臾耽搁,接了讼状后立即进宫呈报,颜秀未等多久,便被传召进宫。 尽管为子伸冤心中决绝,但颜氏毕竟只是一未经世面之普通民妇,在代表着天家威严的一座座恢弘肃穆的建筑中穿梭,让她不禁一阵阵头晕目眩,魂飞胆颤。 终于在跨过又一道高高的门槛时,前面引路的内侍停住了脚步,公鸭般尖细的嗓音在耳畔响起:「启奏陛下,颜氏带到。」 颜氏「噗通」 跪倒,尽管声音打颤,还是用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喊道:「求万岁爷爷明察,我儿陆郊冤枉!!」 ···· 注:1、巡捕营的人数按《明会典》记录是额定一万一十八名,不过不是从开始就有的,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弘治元年,为因盗贼生发,奏准于三千营选拨官军一百员名,于彰义门外义丼儿及良乡县并清河、高碑店四处,每处二十五名,堤备盗贼。正德初年,京城内添设把总官二员,委官八员,各分地方。每委官一员,管领马军二十四名,步军二十五名,共四百员名。京城外添设把总官二员,每员领有马官军五十员名。委官七员,每员管领马军六十名,共四百二十名。正德十年会议,京城内每委官一员,各添马军二十五名、步军二十五名,共军七百九十二名,马四百匹。京城外每委官一员,各添一百名,共军一千一百二十名,马一千一百二十匹。把总并委官,俱一年一换。」(王琼《晋溪本兵敷奏》)」 嘉靖元年题准,添设城外巡捕把总指挥一员,及添拨官军一千员名。 城内分东边、西边。 城外分西南、东南、东北,共把总指挥五员,官军五千余名。 南至海子,北至居庸关,西至芦沟桥,东至通州,分投巡捕。 又于内拣选精锐五百员名,立为尖哨,加给行粮……俱自置盔甲什物,遇警调用」。 嘉靖二十一年,「令巡捕官军,每二员名,给雨帽毡衫一副,计五千三百二十一副」(《大明会典》)。 按照两人一副的标准,最迟嘉靖年间巡捕营就超过一万人了。 第02章:至于最早记录给巡捕营官军请发衣鞋的是桂勇:「给内外巡捕官军衣鞋。饬参将桂勇昼夜点视,故事巡捕官军无给衣鞋者,桂勇以请,工科及工部皆不可。上持与之,不为例」(《明世宗实录》)。 凡京军关给。 旧例衣鞋专备给边、其在京各役、例无支给。 嘉靖七年、始令五年一次给赏京城 内外巡捕官军、后上直红盔将军、披明甲军、锦衣卫大汉官旗、并府军前卫带刀官、锦衣卫巡捕旗校、并五所八所镇抚司士军、象奴围子手军、皇城四门守卫官军、俱比例奏讨。 (《大明会典》)第03章:锦衣卫都指挥同知高得林奏:本卫五所旗校及七所镇抚司士军数少,乞以户内余丁收充军役五千人,给之月廪冬衣以充诸役。 上从之,仍命以后不许援例。 (《明武宗实录》)第04章:尽管各种史料里都有说刘瑾加重盘剥的,但逐一看基本都是在追讨逋欠,刘瑾掌权那几年还真没有对百姓加过税,倒是有对遭灾省份免税的记载,相比同时即便名臣如马文升,为了解决弘治国用颇乏的问题,提出过「南方折银米内,每石加银二钱」 的方法,当然这个奏议最后到内阁被身为浙江人的谢迁给挡住了。 第05章:「(孔)金乃乞食走阙下,击登闻鼓诉冤,不得达(《明史·孔金传》)。」 由此来看,登闻鼓即便敲响了,皇帝在深宫里也不见得能听到,还得靠值鼓的言官往里奏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