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_第73章 燕王的心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燕王的心事 (第2/2页)

,直接抓了起来,从衣服里收出银子和信。

    刘真大惊,连夜把陈亨叫来。

    两人一起看这信。

    燕王在信里对卜万的才能大加赞赏,又批刘真、陈亨之流老迈昏庸,还要占着都督的位置不让。

    如果卜万能带十万大军归降,地位定然远远超过刘真他们。

    其实燕王说的也没错,刘真真是能力一般,远不如陈亨和卜万。

    历史上刘真也就是出山比较早,是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老部下。

    老朱打天下之役中,刘真几乎没一点影子,也没立过功劳,完全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但没办法,人家跟的老板好,大明建国后,先后任甘肃卫指挥使,陕西都指挥使。

    洪武二十八年以都督衔领宁王府中护卫,然后一直在北方征剿野人。

    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刘真带着兵马最远渡过松花江,但连续扑空,之后又追至甫达迷旧城,还是没追到。

    他的领兵能力在那时就能看出来,史称“累出无功”。

    一个人领兵能力不行,通常智商和情商也不会高到哪去。

    陈亨就比他强多了。

    陈亨和他一样出身很早,最早一批跟着朱元璋的老兄弟,当年跟徐达北征,“守东昌,敌数万奄至,亨固守,出奇兵诱败之。复从徇未下诸城。”

    陈亨可以独挡一面,且战绩不错。

    所以陈亨这种人,当然也是聪明人。

    一看到这信,陈亨就知道燕王在用离间计。

    哨骑还说燕王和卜万关系不错,不错个屁啊。

    陈亨知道燕王都没见过卜万,两人从没交集过,不然朝廷会把卜万调到大宁防着燕王?

    这时候但凡陈亨多一句嘴,燕王朱棣这离间计就肯定失败。

    但陈亨为啥要多嘴?

    他也早在想怎么投燕王呢,这么好的机会不用白不用。

    陈亨立马建议,先把卜万骗进大营,然后抓捕起来,再上奏朝廷,等朝廷的旨意,同时鼓动刘真,说道,刘老将军你就能控制兵权,掌控这十万大军。

    刘真一听爽飞了,果断的同意陈亨的办法。

    两人先派人把卜万骗到刘真营中,然后当场抓捕,接着把卜万关了起来,又派那举报的哨骑和燕王写给卜万的信一起送到京师。

    这次哨骑一路顺风,快马加鞭,数天时间就到了京师。

    -------

    七月底。

    在哨骑把证据送到京师的同时,燕王的‘告将吏军民书’也随之从北平传到京城。

    建文帝朱允炆看后,勃然大怒。

    “皇考太祖高皇帝,并建诸子,藩屏国家。

    皇考有疾,初不令诸子知之。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十一日寅时即敛,七日即葬,逾月始报讣诸王,又不容其奔丧---”

    原文是郭资写的,后来被载入史册。

    看翻译过来的最后一段:

    “但今少主(朱允炆)被奸臣所蒙蔽,恐怕不会答应。所以唯有,带你等前往,清君侧之恶,扶国家于崩坏,安定社稷于垂亡,恭谨参朝宫阙,谒拜陵寝,然后退守旧时藩地,以表明我忠孝之心。”

    古代人打仗讲究师出有名,燕王这告将吏军民书也写的挺有意思。

    特别最后几句大伙看看,一旦成功了,我就退回老家继续当我的藩王,以表明我忠孝之心。

    这要放现代社会,朱棣这番话简直当天下人都是SB,侮辱天下人智商,网民能喷的他狗血淋头。

    但古代人就吃这套,京师上下很快传了起来,民间也在议论这事。

    很多人还真觉的朱棣有点委屈。

    ‘告将吏军民书’到了京师之后,京师诸臣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朱棣在扇动天下人造反,必须要站在道理和正义的立场反驳他。

    七月三十日,武英殿。

    年轻的皇帝皱着眉坐在御座上。

    齐泰和方孝孺一进来就看到朱允炆皱着眉,大伙很少看到朱允炆皱眉。

    就算燕逆起兵之时,朱允炆也没有这样的表情。

    黄子澄今天比他们先到,端坐在皇帝左侧,表情看不出喜怒,但齐泰看了就生气。

    要不是黄子澄误事,岂会糜烂此至。

    两人拜见了皇帝,然后分别坐下。

    齐泰等了会,发现没有人再进来,而皇帝也不说话,好像在考虑什么。

    “圣上,臣请奏。”齐泰忍不住先开口。

    “齐尚书稍等。”皇帝轻轻道。

    齐泰暗暗叹了口气。

    他原想请皇帝多招几个人进来议事,不能老让这几个人说话。

    黄子澄和方孝孺都不会打仗,得让徐辉祖这样精通兵事的人参与才行。

    可朱允炆似乎并不想。

    大殿里安静了片刻,巨大武英殿,显的有些诡异。明镜要高悬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