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养牲口_第八章 汉之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汉之字 (第2/3页)

好好讲道理不行么?

    “夯子,怎么跟族老说话呢!”棚下老者有些笑看,有人劝阻做样寻觅兵刃的族老,有人似有维护的对刘沧呵斥。

    “且与你大爷。。。嗯,与族老道歉,好好说话。”一老头说话间表情一滞,显然,大爷这个称呼在桑村与东村之间,不知何时,莫名成为了一种忌讳。

    “唉,族老,您先别忙,且听我一言。”刘沧叹气,不说不行,不然老头下不了台阶,定然要找家伙抽他一顿。

    而且这种抽在村中同辈眼中看来,怕是已经算是偏心了。

    “说,若是说不出个子丑,别怪老夫家法伺候。”族老怒气冲冲。

    却见刘沧眉头乱跳,族老生怕刘沧甩手而去,更失颜面。哼了一声,只是瞪着刘沧,却也不再多言。

    刘沧力大善武,若是不论杀伐,村中青壮也没人是他对手。而且这小子生存能力太强,耐劳肯干,恐怕跑去别村也能受人欢迎。

    这小子除了倔强嘴臭倒也没有什么别的毛病。

    这一代中,族老还是挺稀罕刘沧的,平时看刘沧发蛮也是当作乐子。只不过蛮到他的头上,就让他有些不太舒服了。

    刘沧不情不愿的对族老躬身拱手,算是认错,思绪却是飘忽起来。

    别的时代不敢说,要说东汉,关于民间的文化水平,可真没有后世想象的那么荒凉。

    所谓文盲,这东汉末年,民间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根本称不上文盲。

    就像这刘氏桑村,但凡是个有户籍的村落,都会有人对孩童进行文字启蒙,而同族聚地更是如此。

    只不过若无名师,这种启蒙通常都是单纯的常用文字,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是爱学不学,教完不侯。

    而通常这些村人对这种启蒙其实也并不太上心。

    什么遇个教识字的恨不得三跪九叩,什么见个启蒙的便想砸锅卖铁杀猪宰羊。

    根本就是扯淡。

    大汉没有那么落后贫瘠!

    当然,这种启蒙只是传授文字,庶民村中对于著作古籍之类基本不存在教导的可能。

    因为书籍珍贵,断句含糊,那些负责启蒙的人,八成也不会,或是不敢言教。

    而对大部分庶民来说,能认识些常用文字也就够了。种地的,作诗咩?

    大汉没人去垄断文字,只不过大家看的都很明白,想要攀升,习文只是最基础的基础。

    爱学不学,从小对文字有些概念,随着年龄增长,但有接触,常用文字总会熟识,若有时机,书自可读。

    前世各类影视文化作品中,大汉民间貌似各个都是文盲,那简直才是最恶劣的抹黑。

    三国演义暂且不提,单论史记与三国志而言。

    文臣名士依旧不说,且看那些豪莽武将。

    三国群英有多少出身贫贱,别说宗族村民,曲部、逃犯、奴婢、流民、灾民、边关难民都是大把大把。

    有说他们不通文采的,有说他们不擅策略的,有说他们不能书写的,至于不识字却熟读兵书的蛋咱们就不扯了。

    话说,到底有几个是不识字,文盲的?

    除非那些有史杀才都不是来自人间,不然这比例完全不对头吧?

    丫的关羽莽的一逼,各种跑路,各种卖枣,就连他,上手就是春秋。

    真当春秋是启蒙读物啊?

    上手就自学五经,你这么天才,你家诸葛亮知道不?

    也不想想汉人整体对蛮夷的鄙夷自傲从何而来。

    “国有大儒,我不识字,你说,大儒关我何事?”

    大汉,文盲率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