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八) (第2/2页)

但周王朝并没有与原始宗教信仰割断。而《周易》一书却实现了哲学的突破。《周易》一书既无鬼神思想,又是反对占卜的,彰显的是理性的人文思想。

    那么《周易》一书在“祭祀”与“天命”这两个方面又是如何的认识呢?

    在祭祀问题上,《周易》一书里有以下篇章所涉及:

    ⑴《革》:“革,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⑵《升》:“孚乃利用禴,无咎”

    ⑶《损》:“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⑷《益》:“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亨于帝,吉。”

    ⑸《困》:“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吉。”

    “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⑹《涣》“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⑺《中孚》:“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⑻《既济》:“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以上这几篇里,有相关祭祀的内容,祭祀是起源于原始社会里的人们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目的是在于祈求神的保护和免除神灵的责罚。殷商是神权至上的时代,祭祀是非常频繁。西周前期还弥漫着鬼神崇拜。《周易》这几篇里虽涉及到有关祭祀事宜,但与其前时代相比,不及殷商与周初;与其后时代相比,不如秦皇与汉武。即与前后时代都有质的不同。

    殷商与周初都十分迷信祭祀与占卜,而到了帝王时代,是开历史的倒车时代。秦汉时期的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祭祀天地迷信活动中,更是前无古人。而《周易》里所涉及到的祭祀之说,已于前时代和后封建时代,都不可相提并论。《周易》倡导的是人文精神,《周易》里没有了神权思想,而凸显的人文精神。《周易》里在对祭祀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理性的对待。如《既济》篇所引用商周之际的“殷”和“周”两种在对待祭祀上的鲜明对比,无疑表明了《周易》作者理性的对待祭祀的观念。“东邻杀牛以祭,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这里说“东邻杀牛,大张旗鼓的搞祭祀活动,以祀求上天的保佑,而西邻没有东邻那样去搞祭祀活动,而是薄祭,可百姓得到了实惠。”这里的“东邻”与“西邻”无疑是拿殷周作对比说明治国的道理。东邻的殷纣王,搞隆重的祭祀,杀牛献祭讨好鬼神,但结果如何,事实已证明,靠神鬼是保佑不着的的,殷纣王还是灭亡了。而西邻是周文王领导下的周族,虽然是薄祭,可百姓得到了福祉,最后却取得了‘天下’。《周易》里的以“东邻杀牛以祭,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这是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说明“祭祀”与“民众”关系的对待问题。这无疑是理性的思想。也是不信鬼神,而相信人的作用,这凸显了人本精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