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二) (第1/2页)

    2

    《周易》第三篇文章是《屯》,《屯》全文同样是贯穿着比喻说理。《屯》文里的“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即鹿无虞,惟人于林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等都是比喻。

    如《屯》里的“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舍,往吝”,这是用打猎若没有山林官做向导,而贸然入林,就会发生危险,来比喻群子建功立业要稳妥行动。《屯》的题目命题是“利建侯”,而内容就围绕着“利建侯”展开的论述,不过这论述全是运用的比喻,是用“婚媾”,“打猎”等生活经验来比喻,以达到明晓政治上的道理。

    《周易》里的第四篇文章是《蒙》,《蒙》是讲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问题。

    《蒙》篇全文是:“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困蒙,吝。童蒙,吉。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而《蒙》篇所用的比喻有这些:“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蒙》里在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作者用的是比喻。作者所引用的比喻而且是筮法上的术语,这个比喻却成为后封建社会里搞筮卜(算卦)者断章取之为金玉良言。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再不告,利贞”,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是老师求教于幼童,而是幼童求教于师长。启蒙教育儿童如同筮卜者说的,第一次请救,理应回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就不于回答,这是有利于正确的施教”。m.zwWX.ORg

    这是引用筮卜上的一种说法来比喻到对儿童的教育方法。这种比喻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虽有失恰当,但那只是个比喻,并不影响《蒙》篇里的教育观。《蒙》里还有“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也是用比喻来说理。

    《周易》第五篇是《需》,《需》全篇是运用比喻说理。

    《需》的全文是:“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需于沙,小有言,终吉。需于泥,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需于酒食,贞吉。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需》文立论是“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这既是一个陈述句,又是本篇文章的命题。而本篇的内容则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不过这“论述”却全是运用比喻。从“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到“入于穴”,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