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士_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试科举(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试科举(三) (第1/2页)

    题目中不会告诉你,这道题需要你回答什么,是要默经还是写诠释之类?如果连这个规则都不懂,那就不用来考什么解试了。

    解试其实和省试一样,只是难度稍微简单一点,考官的尺度稍微宽松一点,但答题的标准却一样。

    这道题不是考诠释那么简单,它是实际上是一道小论述题,让你用数百字来破题,阐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圣人之语。

    李延庆又接着看第二道题,第二题还是考论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就在这时,李延庆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哗啦!哗啦!’的翻书声,只听郑胖子自言自语道:“他奶奶的,这道题老子明明看过的,在哪里去了?”

    李延庆呆了一下,他这才明白郑胖子要请自己吃红烧肘子的含义,‘假如自己发现他作弊,请保持沉默。’

    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李延庆又想起郑胖子进考场时连包裹都没解开,象征性地搜了一下,这就说明,除了主考官以外,恐怕其他考官都被他家收买了,这个姓郑的到底是什么来头?

    回头他倒要问一问了。

    这时,士兵又举第二轮题过来,这是第四题到第六题,一般而言,这个时候不要答题,而是先把十道题全部抄下来,然后再开始答题。

    不多时,士兵将十道题全部展示完毕,又过了片刻,远处劝学楼上再次传来一声清脆而悠远的云板,答题正式开始。

    现在大概是清晨六点钟,考到下午六点结束,也就是六个时辰,平均半个时辰答一道题,再留一个时辰来检查,这是出题者的时间安排。

    但师父姚鼎告诉过自己,要想考上举人,正式考卷上就不能有一点修改,必须先在草纸上答完全部题目,然后再抄誉在正卷上。

    有任何修改的痕迹都会被视为在考卷上留记号,从而有作弊嫌疑,同时书法也会丢分,极可能第一关初选就过不了。

    所以绝不能按照官方的时间安排来答卷,必须在四个时辰内答完十道题,然后用一个半时辰抄在正式答卷上,最后半个时辰用来检查以及糊名之类。

    如果一道题答五百个字,那就是五千字,要有论点明确,文采优美,条理清晰,还要切中要害,笔调犀利,对考生的要求其实很高,根本没有时间仔细考虑怎么答题。

    李延庆又回到第一道题目,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道题他很熟悉,当初他还和师父辩论过,最终师父姚鼎承认他的想法更新颖,更有说服力。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君子在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人,不管是自己亲密的人,还是疏远的人,都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义。’

    但问题就来了,仁义的标准又是什么,仁义的限度又是什么,如果仁义与法律违背,那是要守法还是守义?如果对任何人都要做到仁至义尽,那么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国家和社会是否承受得起?

    所以李延庆认为这道题要用辩证的思路,一分为二地回答,首先承认仁义为待人标准,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同时要对仁义进行一个‘度’的限制,仁义之施不能违背国之法律,仁义之度不能损害国之利益。

    这道题也有格式要求,首先要写诠释,也就是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才能发挥自己理解。

    李延庆便在草纸上提笔写道:‘君子于天下人,无亲无疏,惟义之所在,与相亲比而已。’这就是诠释了。

    然后开始发挥,李延庆另起一行写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庶民逐利,可施之于利,感之于义,教化之功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榘,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仁义之施,如方圆不能离规榘,俨如五音不能出六律。

    ........

    第一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