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 (第2/5页)
已是夜深。 管事带四人回到住处,一路只有庆云默然无语。 暅之瞧在眼中,待管事去了,便关切道, “五弟莫不是有什么心事?” 庆云轻轻叹了一口气, “这连日来,我已经见过了好几个魏国王胄。 大哥义薄云天,不去说了。 眼前这位安丰王也睿智果决,据说元氏宗族里,至少还有两位小公子不在他之下。 就算是广陵王元羽,和昨日见过的太子元恂,虽非龙凤,也可称骐骥,各有傲骨。” 暅之静静地看着庆云,并不插嘴,仿佛已经知道庆云心中在想什么。 但他并不想说破,因为庆云现在需要的,是倾诉。 他从一个闭塞的小天地忽然闯入广阔江湖,难免会感受到观念的冲击和遭遇对前路的迷茫。 他需要倾诉,需要思考,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找到自己的道路。 “现在的魏国王族大多不是目光短浅之辈,当今魏王又一心复汉礼,这对江北黎民并不是什么坏事。 况且就算魏王遇刺,以此时元氏人才济济,仍然不会倒。 但鲜卑对中原人的恨意与防备却会更深一层,这样做毫无意义。 今天听到席间众人谈论小王爷父辈拓跋猛的文武风流,又想到大哥提起他父亲拓跋钟馗的英雄事迹,恐怕十八年前,也是同样的情形吧?” 庆云走到窗边,手扶窗槛,仰望长空皓月,双眸映着星光, “父亲当年,为什么会出手呢? 是他没有看透这一层,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暅之依然没有回答。 这些问题他回答不了,也不应该由他来回答。 也许多年以后的庆云,会给自己一个答案,那时的庆云便已不再会是今日扶槛叹息的迷茫少年。 庆云见暅之不语,并没有介意,知道是自己太过矫情了。 于是又转向了一个比较接地气的话题, “今日席上那三个少年—— 安丰王,你的本家祖莹,还有那个信都芳。 他们年纪都差不多,比我还小了三四岁,但是看上去却都比我更加持重。” 这次暅之没有沉默,他知道庆云的情绪已经宣泄的差不多了,便哂然应道, “那是不同的。五弟,我感觉你日后成就,定在他们三人之上。” “哦?你在哄我?” “不,不,不。 祖莹这孩子,了不起,但不会很了不起。 信都芳呢,没什么了不起,但却会很了不起。 安丰王自然了不起,也会很了不起,只可惜生在了皇家,可能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借你刚才的比喻,他们三人都是骐骥之才,却比不上你这九龙绕柱的命格。” 庆云没好气地回道,“二哥,你怎么又拿出华阳先生的玄学来哄人了?” “唉~这可不是玄学,识人望气是真学问,可不是测字相面。” “望气怎就不是相面?” 暅之其实是有意在引庆云拌嘴,庆云也是自愿入彀。 两个年轻人这一闹腾,还有什么烦恼甩不掉呢? 暅之确实不信命,但他看人的眼光也一向很准。 他说祖莹了不起,是说那孩子在传统的道学概念下非常了不起,但他却缺乏推动道学发展的嗅觉和能力。 因此若是放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这样的人才,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而信都芳则不然,他日后的成就,固然未必可比华阳先生和自己的父亲,但也一定会在时人未知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 安丰王自然是个妙人,他对新旧的观念都不排斥,一定会成为道学发展的推手人物。 只是可惜,只是可惜,历史上有几个王侯能真正躲过那些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呢? 而庆云,他虽然单纯,涉世不深,但却有三思后行的天性。 无论对于门派之争,华虏之辨,杀父之仇,他虽然免不了被命运卷入一个个涡流,但他虽然具有与生俱来的立场,在作任何决定之前,都会亲自去了解去思考。 有这样的处世态度,焉愁不成大事? 月落日升,日升月落,匾额上的金字,明了又暗,暗了又明,始终是那样静默,安详。 但金匾后的王府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平和美好。 瓠采亭和殷色可是闲不住的性子,早想要出去走走,却被府中下人委婉地劝了回来。 暅之趁四下无人,淡淡的警告二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