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谋联合,生波折 (第3/3页)
后,孙策便需要采取反制措施,避免授兵将领军阀化,以及地方藩镇化。 授兵制的反制措施有三,一虚授,二严控报备,三直接夺兵。 历史证明,孙策虽创出此制度,却被孙权将其与奉邑制、复客制有机结合为一体,发展为一套规则复杂的利益分配制度。 原因很简单,将领是有兵了,要怎么养?奉邑制和复客制,便是用来解决养兵问题的。 “奉邑”即授兵将领的食邑。相关记载在《吴书》中俯拾皆是,周瑜、鲁肃、吕蒙、徐盛等人均有涉及。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孙)权拜(周)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吴书周瑜传》 (孙权)以寻阳、阳新为(吕)蒙奉邑。--《吴书吕蒙传》 甚至还有周泰这种“所在皆食其征赋”的特例。即没有固定奉邑,在何地任官,便收取何地的赋税。 (周泰)复补宜春长,所在皆食其征赋。--《吴书周泰传》 好了,奉邑的收入拿来养兵了,可是将领怎么办? 别急,“复客制”解决将领问题。 “复客制”即与授兵制、奉邑制相配套的私产制度。复客是“免除赋税徭役的奴仆”,用来保障授兵将领的生活所需。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 授兵制是虚授(只授定额,不授兵甲),将领不得不自行招募兵勇。募集兵员的资金,也顺理成章需要自行筹备。 换言之,“奉邑”实际是孙氏提供给授兵将领的资金池,将领有多少钱,便招募多少兵——前提是不能超过授兵人数的上限,比如授兵五百,自募一千,那一定是不被允许的。 密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其实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授兵将领是无法募集到足额兵员的。比如孙权继位之初(200),“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 (孙)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吴书吕蒙传》 诸小将“兵少”而“用薄”,可见他们不仅没有足额的兵员,武器装备也十分低劣。 “诸小将”中的吕蒙,为了给部曲置办新衣服,竟然需要“赊贳”,即借钱养兵。其困顿可想而知。 (吕)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縢。--《吴书吕蒙传》 所以,孙权虽然为授兵制配套奉邑制和复客制。但仍无法完全解决征兵、装备问题。尽管孙权有效避免了将领、士族藩镇割据。m.zwWX.ORg 所以,这就造成东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尴尬情况。 内战内行指的是人人奋勇作战,讨伐山越劫掠人口,一举解决兵员和奴客来源问题。 外战外行…我虽然调侃孙权是孙十万,但究其根源,还是制度出现了问题。 比如合肥之战中(215),淮泗集团的干将徐盛、宋谦便一触即溃,狼狈奔走。说到底,无外乎私心作祟,出工不出力,不愿意损失兵员。 扣扣563743675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吴书潘璋传》 临时性政策的常态化,往往会产生负面作用。 孙吴的授兵制如此,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亦然,它们均属于历史前进过程中的小曲折。 诸位大大们,现在应该清楚孙吴的政治生态大致情况了吧? 孙吴最后灭亡,地理固然是一方面,但也不是没有其他原因。云垂赏竹涛的汉末雄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