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_第三百八十五章 书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五章 书信 (第2/3页)

至,岂能不改?”

    说罢,又说:“你喝多些酒,我看还是要多会——上乐”

    于是在乐声中,继续说着:“连续两年天下大旱,流寇四起,盗贼蜂拥,颍川郡却连连两年丰收,甚至豫西自去年开始,同是丰收,豫东、荆北今年要是能稳固下来,一个半州的稳固基业,席卷天下之势就成。”

    戏志才笑了笑:“荀公忘了洛阳?”

    “军事非我所长,能否取之,不便妄言。”荀一丝不苟说着。

    喝了几杯,戏志才问:“去年春时我在荆北病重,曾以后事托付文若,让你转交主公,这封信还在否?”

    “在。”荀一排规整的书架上找到一封帛书,递还给他,时隔一年,锦袋封口完好无缺:“听闻主公亲自赶去荆北救治,必不需要了,等你回来亲自转交就是。”

    戏志才捏着这只锦袋,笑了笑:“荀公果是忠实君子,不过现在这信却是无用了。”

    说着取出帛书置在火盆中。

    荀不以为意。

    荀攸却意识到什么,目光一闪:“这时无用,你当初交代可是与太后有关

    戏志才摇头:“你猜对了一半。”

    至交好友之间,又都是极聪明,荀想到也不掩着藏着,嘿黑一笑出声:“天子?”

    戏志才就不再回答,又说起一些闲话,看着荀:“若主公迎的是天子……我说的不是少帝,不是献帝,甚至不是现在洛阳不知哪里找来的宗室,而是说天子,荀公以为如何?”

    荀沉吟良久,才缓缓说:“自是以天子为尊。”

    “君不畏死乎?”

    “谋国者不暇谋身,若是迎立而又篡。”荀皱眉想了想,叹一口气:“失信于天,族运跌宕,将来死的是子子孙孙了。”

    戏志才笑笑不言,当初的这封密信中,自己对主公两道建议,一是绝不要迎天子,二是局势坏到非迎不可,他日请诛荀。

    人人都有自身道路理念,出类拔萃者的更是理念坚定,不轻易为外物所动摇,哪怕友情也不能阻止。

    戏志才当初病重自忖无幸,唯一留的一线生机就是将信托由荀转交,选择权留在荀自己手上。

    但这信,似从未被启封过?

    帛书在火盆中化烬,丝质的质料燃烧后,散发一种焦糊味,气氛一时肃然,荀攸当即笑着:“你这家伙却是奢侈啊”

    “呵,主公兴办了六十三家造纸坊,普及造纸术,怕什么……”戏志才这样说着,三人都笑起来。

    “主公不忘文事,以颍川郡曾被流寇攻破、书卷散佚为由向各家求阅私人藏书,此举实是效仿光武旧事……”

    这个举动是有时代特征。

    东汉地方学风远胜前代,别说还真的不少有名的藏书馆,中原荟萃之地更是聚集了天下书藏,当这时造纸术并不普及,大多数书卷还是竹策卷筒形式,都是各家门阀才建的起。

    书的丰富程度和教育息息相关,官学、汉代私学也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时,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主要以法律、经学为主,间或传授政治经验,这是延续汉武帝以来外儒内法的传统。

    像是“颍川四长”之首的陈宴以宽厚长者而闻名,以尊重态度劝谕感化“梁上君子”的典故便是出于他,可惜主公来颍川晚了两年,没机会见到,在四年前陈宴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见整个阶层的学风。

    两年间,豫州各地纷纷将书卷转录在轻便的白纸上,这纸是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