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17章 保护好我们的技术 (第1/2页)
让冯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开始新的话题之前,周夏严的脸居然严肃了下来。 很显然,后面的内容估计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冯记者的表情也渐渐收敛,严肃了起来。 周夏严说道:“我最开始在晋州的时候,是想将我的收音机设计卖给晋州无线电厂的。” 冯记者点头说:“你刚才已经说过了,最终晋州无线电厂没有同意购买你的设计,反而是用其他的方式补偿了你。这有什么问题吗?” 其实冯记者觉得晋州无线电厂补偿的力度还是挺大的,一辆八成新的长江750摩托车,哪怕是小厂生产的,拿到市面上也能卖一千多块钱。所以他实际上并不感觉周夏严受到了什么委屈。 这时,他听周夏严继续说道:“虽然结果不错,不过我从这件事情上发现,咱们国家并没有关注知识本身的经济价值,算是国内法规上的一块空白。如果不将这个问题解决,那么咱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知识的经济价值?”冯记者听到以后有些疑惑,他问道:“小周,咱们国家一直很重视知识分子啊,你怎么会这样认为?” 的确,共和国在开始的时候就非常注重知识分子的待遇。只要稍微查一下便可以知道,在前几十年,共和国工资最高的并不是伟人。 伟人当时一个月工资是404.8元,但有很多人比他工资高得多,那些人有大科学家,也有大艺术家。比如梅兰芳大师,工资高达2100元! 此外,除了那些顶级的科学家,很多重要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工资也很高,是要超过军区司令的。 可以说那段时间是共和国知识分子地位最高的时期。 也因此冯记者才有这样的疑惑。 周夏严想到这里,然后解释道:“主要是我感觉咱们国家现在对知识创新的管理亟待完善。” “对知识的管理?这是什么东西?”冯记者感觉更晕了。 周夏严笑了笑,说:“所谓对知识的管理,套用外国的专业术语说,那就是对专利的管理。我发现,咱们国家现在居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保护创新,所以也导致了我在晋州想将知识换成钱,会遇到各种问题,最终只能选择晋州无线电厂的奖励。” 说到这里,他问冯记者:“您知道为什么国外的技术能够快速发展吗?” 冯记者想了想,说:“我感觉跟他们的积累相关。毕竟工业革命最早爆发在欧洲,他们白种人又殖民了全世界,所以有足够的财力和足够的时间来升级自己的技术。” 周夏严点头说:“冯记者您说得对。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对知识管理和保护的力度非常大。比如说他们就有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可以保护专利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从而能让专利所有者赚到大量金钱。这种举措无疑会吸引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创新,所以他们的技术才能这么快的发展。” 听到周夏严说到钱,冯记者的眉头微皱了起来。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特别是一些文人,都比较忌讳说钱,认为钱乃铜臭之物。显然冯记者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 见到冯记者的表情变了,周夏严笑着问:“冯记者,您知道子贡赎人的典故吗?”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冯记者当然知道这个典故。 春秋时,鲁国有一条法律,即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到国库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个鲁国人,但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的赔偿金。 孔子知道后说:“子贡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遇难同胞了。” 孔子的另外一个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名溺水者,那人为了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没有拒绝,直接收下了。 对此,孔子高兴地说:“从此以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勇于救落水者的人了。” 周夏严等冯记者说完这个典故,一摊手道:“您看,几千年以前的孔子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维持一个规则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让付出者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如果只靠道德进行约束的话,这件事情慢慢的就不会再有人做了。而外国的专利法正是维持人们创新的正向激励。所以我才说这恰恰是我们国家亟须完善的地方。” 可周夏严没有想到,冯记者听到这里却摇摇头说:“小周,我对你这个观点不是很赞同。咱们以前也没有专利保护的法律,可国家不是仍旧进行了大量创新吗?” 的确,哪怕后人再说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时候艰难困苦,但也不敢否认前30年的飞速发展。一个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国家,只用了30年就基本解决了饥饿问题,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核潜艇下水。如果说那会儿没有创新,那才是真正有问题呢。 周夏严摇摇头道:“冯记者,以前我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