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章 证据 (第2/2页)
我们差不多就可以证明从唐代开始大邑就是存在烧造白瓷的瓷窑的,是吧?” 众人都是点头。 “不过窑口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确认。”周至说道:“但是至少瓷器是有的,就算之前出土的瓷片和瓷器不能断代,但这件磁盘,却是能够实实在在证明其存在的。” “你是说这边上‘天宝永昌’四个字?” “对,虽然有无数佐证,但碗底圈足内边上,‘天宝永昌’四字褐绿釉款识,是其最重要的证明。” “天宝就是天宝年号,永昌……”张老突然惊呼:“永昌除了是吉语以外,还是末刚刚说的,东关场出土白瓷窑王像那個窑口——永昌窑!” “对,专家认为只有四川地区和日本列岛的陶瓷生产呈现出瓷业技术吸纳区的特征,各地的瓷器生产技术和典型器型几乎都能在两地找到借鉴和传承。永昌窑虽然是宋代窑址,但是其传承依旧如此,吸收了南北两派的特征,釉色和胚胎的制法更多是传承自JDZ,而马蹄形的窑炉以及印花、刻花的风格均与北方定窑相似。” “而成都青羊宫窑、琉璃厂窑、邛崃瓦窑山窑、崇州天福窑等,均有白瓷生产,而彭州磁峰窑更是以烧造白瓷为主,在胎体上覆盖的一层到两层细白层,作为化妆土,用以掩盖原坯的粗糙,使瓷器表面更白净、光滑。” “除了化妆土,双彩、三彩、釉下彩等都在蜀中瓷器里有所体现,而邛窑独特的高温釉下复合彩和邛三彩,更是足以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留下一笔,而其兴盛时代是在南朝,直到宋末方才衰败。” “而三彩和复合彩,毋庸置疑是传承自唐代的三彩技术,因此蜀中工艺,在唐代和中原是相通的。” “的确。”孙老点头:“如果肘子你不说这件瓷器是大邑窑,我会将之断为晚唐邢窑白瓷。” “到唐代陶瓷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上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陶瓷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由于整个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和改进,出现了大量瓷窑,最终以南方烧制青瓷的越窑,和北方烧制白瓷的邢窑,最受人们推崇,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深深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制造瓷器的历史。” “陆羽就曾经在《茶经》做过非常精辟的评价:‘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皮日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 周至补充道:“中唐以后,瓷器得到很大的普及,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而后人形容越窑邢窑瓷器,还有两句妙语,叫做‘古镜破胎’、‘嫩荷涵露’。” “‘古镜破胎’很好理解,就是青铜的青色,破胎后露出里边的铜色,或紫或黄,形容唐宋青瓷的釉色和胎色。” “而‘嫩荷涵露’则是邢窑白瓷的釉色和胎色,因为修胎工艺不够精纯,在胎上留下了细密的刷痕,就好像荷叶瓣上的脉络一般;而化妆土和釉色也不够完美,常常能够见到白色里掺着一点很淡的粉红色,这一点也和后来越窑发展出来的‘影青’截然相反。”二子从周的重生之乘风而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