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_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章 皇帝玉玺 (第2/2页)

许他在文华殿办公。

    这一宣布,每日往来的大臣更多,有处理不完的国事。

    朱允熥乐在其中。

    美其名日是为老朱减负。

    朱元璋上了年纪,身体时好时病,身为大孝孙,朱允熥必须扛起责任。

    乾清宫,灯火跳动。

    烛火下的一老一少,仿佛不是帝国的掌权者,而是认真做家务的祖孙俩。

    经过近两年的历练,朱允熥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大多事情,不需要再询问朱元璋,他已能自行决断。

    “爷爷,孙儿以为这道奏疏非常好!“

    “哦?何人所上?“

    朱允熥看了眼名字:“是应天府上元县典史隋吉的上疏。“

    典史?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疏:“拿来俺看。“

    典史是個不入流的地方小吏,只因在天子脚下当官,才有资格上书。

    越是小官上书,朱元璋越是关心。

    他可以从小吏口中,更直观的了解民生问题。

    果然,这位上元县典史的奏疏深深吸引了朱元璋。

    上疏的事情并非国家大事,小的不能再小了。

    应天府上元县典史隋吉上疏言:有一户农民,是一对夫妻,家里有田四十五亩,儿女幼小。

    春夏耕种之时,因为丈夫病了妇人从旁照顾日日熬制汤药,等丈夫病好了,已经耽误了农忙时节,田地荒了一年。

    这一年,这户夫妻没粮食上交国赋,也没粮食养儿女,只能穷困流离。

    上元县典史隋吉请命,乡里小民,以二十家或四五十家,团为一社,每遇农急之时,有疾病则一社协力,助其耕耘。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庶田荒芜,百姓饥窘,还能加深邻里关系。

    朱元璋看了这封奏疏后,连连称赞:“不错不错,这隋吉是个好官,法子也好!“

    “自古以来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贫穷时,亲戚相助,婚姻死伤时,邻里相助。“

    朱元璋忽生感慨:“蒙元一朝治世近百年,轻视教化,风俗颓敝,以致亲戚不亲,邻里不睦,甚至有强者欺弱,富者吞贫,大失忠厚之道。“

    见他如此,朱允熥作揖行礼:“陛下即位以来,常申明教化,于今已臻其效。“

    朱元璋却是摇头:“天子脚下,发生百姓因错过农忙,穷困流离这等事,说明朕做的远远不够!“

    他看向朱允熥:“允熥,你觉得该如何做才能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朱允熥沉思片刻,回道:“孙儿的想法是,让户部置全国民户一百户为一里,一里之间的百姓有贫有富,但凡遇婚姻、死丧、疾病、患难,富者出钱,贫者出力,对有困难的一户进行救助。“

    “又如春秋农忙之时,一家无力,百家帮忙,推此以往,这样邻里之间哪还有不和睦的道理?“

    朱元璋听后,大为欣喜:“着户部以此意告谕天下百姓,在全国内实施!“

    这一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农村随份子,自此开始……

    但实施以后肯定会改变邻里关系,使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最重要的是,能实实在在的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困难,减少社会矛盾。

    待处理完奏疏,已经是深夜。

    朱允熥亲眼看着朱元璋入睡,这才返回东宫。

    第二天一大早。

    尚宝司来人,还送来了五枚玉玺。

    说是皇帝陛下交予东宫的。

    朱允熥一看,竟是皇帝玉玺!

    代表大明皇帝权力的十七个玉玺,老朱竟送来了五个!

    这意味着,此后皇太孙朱允熥拥有处理政务加印玉玺的特权。

    连太子朱标都未曾有过的权力!大明第一帅的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