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_第22章 排队排出来的生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排队排出来的生意 (第1/2页)

    放在后世,是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了买书而熬夜排队,这要是排队买个苹果手机又或者是手办还差不多。

    可这样的场景放在八十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烈火烧过的草原并不会就此荒芜,来年春天反而会越发繁茂。

    今天来熬夜排队买书的人里,有穿着工厂制服的工人,也有穿着衬衫的干部,还有一身制服的公职人员。

    大家或坐、或蹲、或站,跟身边陌生的或熟识的天南海北的聊着天。

    在买书和看书这件事上,没有身份之别,大家都是爱书的人。

    林为民鸡贼的卷了铺盖卷来排队,到了半夜他见有人顶不住了,便让大家轮换着躺一会儿。

    就这么熬到了快清早,清早的空气里还带着雾气,林为民带着瞿晓伟去早点摊儿给大家伙买了早点回来。

    周围人闻着林为民他们买回来的豆浆、包子,直咽口水。

    排了一夜的长队,大家都是又累又饿又困。

    “还是为民办事靠谱啊!”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昨晚上睡了林为民的铺盖,今早吃着林为民买来的早点,至少在今天,林为民在这帮人的嘴里那是有口皆碑。

    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早点,时间已经七点半了。

    这个时候,书店的员工们开始陆续前来上班了,人群一阵躁动。

    临近八点的时候,人群的躁动越来越大。

    随着工作人员缓缓打开书店的大门,人群如同丧尸出笼,疯狂的向书店内涌去。

    书店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淡定自若的应对着。

    林为民一行人昨天排队排的早,几乎是第一波冲进书店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习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从50年代起,每到周末,燕京的各大书店总会挤满了买书的人。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到书店去买书就和买油糖米面一样,都需要隔着厚厚的柜台,经常是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书名和作者的姓名,只能让售货员帮着取书。

    书店的售货员最怕没想好买什么书的人,他们只能一本一本的拿书让人选,也说不清取哪一本好,非常不方便。

    那时候的购书程序是顾客先到柜台选书,选完了书在去找收款台付钱开票,然后再到柜台取书,程序繁琐。

    到了1978年,为了方便读者们选购图书,燕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在门市部实行开架售书,读者可以直接从书架、书柜取书翻阅和选购。

    这种售书方法立刻受到读者欢迎。一个月后,不少门市部的图书销售额就增长了1倍。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有一些书店的开架售书就又改回了闭架售书。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开架售书的折损成本太高,自从改成开架售书,书店的图书污损、丢失大量发生。

    好在,王府井书店作为燕京最大、全国最大,也是新华书店最具代表性的书店,一直将开架售书的政策贯彻了下来,仍旧保持着开架售书。

    林为民几人一窝蜂的冲进书店,直直的奔向文学书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