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不做实验室里的学者 (第1/2页)
他虽然有些看不惯南江林业局里的作风,但起码在接待方面还是令人满意的。 能够报销全程路费,而且直接派了公车送几人直接前往目的地。 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专职司机罗建风,也是此行的联络人。 终究还是顾及到陆时羡明面上的背景,这次,研究组给他的任务是对南江境内的米国白蛾分布区进行进一步调查。 由此也能看出这些人对陆时羡的期望并不算高。 只是进行调查的话,就算实打实干,其实并算不上什么难度值很高的任务。 可能唯一困难的地方也许是要翻山越岭。 陆时羡没做过林业调查,但他并不是传统的实验室学者,对于动植物调查可是他的老本行。 说起来,世间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两者之间脉脉相承。 无非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应用类似普查的方法,调查本地区林业生态系结构状况及其演变,建立相关害虫档案。这是掌握害虫动态数据的重要工作。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在本地区内,该种的害虫分布和特征种类、优势种以及及群落演替。 然后是监视害虫的侵入走向并预测它在本地区内进一步的趋势。 紧接着就是害虫繁殖及发育调查,掌握主要害虫的繁殖发育场所、生长速度及所需条件等等,这是研究害虫一些必需环节。 显然,对比起做研究,这难度并不算高。 这听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好差事。 凡是涉及什么到室外实验,野外研究这几个字眼的,有时候条件不是一般的艰苦。 陆时羡的上辈子其实以前很向往成为一个纯实验室流派研究者。 不用风餐露宿,不用日晒雨淋,下班时间到了打卡走人。 但多年之后在很偶然一个机会听了农大一位老教授面向研究生的讲座,他的观念在那一天得到了转变。 老先生在课堂中这样向他们发问道:“你们现阶段遇见的问题是什么?” 其中一条回答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没方向,没思路,没创新。” 于是,教授在教室里意味深长地回道:“你们翻阅着别人数年前或者是数十年前发表的成果,用着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手的实验数据,整天想着导师给你们提供课题,为你们解惑。” “但到了研究生阶段,你们得学会独立。” “远离舒适区,不再甘于现状。” “所以为什么不试着走出实验室?” “做农学研究整天面对的应该是广袤的土地,而非冰冷的仪器。” 那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但陆时羡自己真的沉思了许久。 这种以脚步去丈量大地,不做实验室里的学者的观念第一次直入他的心间。 下午四点。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便从繁华的南江市中心辗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公车在挂着青县林业局牌匾的单位门前稳稳停下,还没下车,门口似乎已经候着不少人了。 等有人推开车门下了车,一位穿着公装的中年男子径直迎了上来,热情地向司机伸出了右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