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考场论道 (第2/2页)
强化自身,谓之道!” 开篇第一句就是错漏百出,庄周子梦蝶之法,自在逍遥,便是超越规则。一个年轻的裁判率先发难。无拘无束,方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道门以清净无为为上,利用二字已经流于下层。一个裁判左顾右盼,得出了结论。 “血脉二字,不见于典籍,明显是杜撰,是魔门之法,正道不耻!”一个年老的裁判义愤填膺。 他莫非是在说修行之道?一个裁判看着这新颖的瘦金体,或者可称为宋体,自成一家,零筹实在可惜。 修行怎么可能用道来解释,不通!其他人异口同声,零筹! 如果袁飞在台上,定要与四个老学究争论一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至理,当然也就是规则。水遇冷成冰,草木荣枯,花开花谢,都是道。 道既然是规则,自然能用于修行。老子庄子依靠清净无为之法,成就了大道,并且融合自己的血脉,与万化冥合,实现天人合一之法,也就是他们的道! 虽不见血脉二字,只因为这本就是他们本身自带的属性,难道还要逢人便说,大张旗鼓嘛? 可是摒弃他们的血脉根骨不谈,割裂式的谈大道,才是真正流于下成。 普通人要求道,必须强化自身和天地的沟通,借助血脉根骨得到。 拥有了力量,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心性,方能将力量驾驭自如,那便是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之法。 现代传说,世人误解道法,于是老尊降世,传下道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可惜西行被函谷关拦住,一通酒足饭饱,将军跪求传承。 吃的很舒服,写点什么好呢? 老子已臻天人之境,见识自然是好的。道门已经步上正轨,强大的力量也需心性束缚。 不如就叫《道德经》吧! 德,便是心性! “道可道,非常道。”道法可以被阐述,却并非一般描述的了。 天人合一之境,懂得人自然懂。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深得其中三昧,是忘,是空,还是不必呢? 已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庄周子也是放下道德经,去追逐蝴蝶,才得证大道。 可笑这方天地,还在从那道德经中寻找只言片语。那字字珠玑的道德经典,实际却是不含道法,而是心性的修炼。 庄周子悟道后,有了刻舟求剑一篇。 便是告诉道门不要执迷,遵循规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是说天地至公,对万物而言皆是平等,老子庄周子已经超然于物外,众人求道,只能在天地中寻找。 以无用之用,以不争之争,都有前提,先成器! 袁飞论述之道,不止老子庄子之道,而是天地之道。成器之后,再言老子庄子,匹配清净无为之道,可得大成! 一阴一阳谓之道,而抱阴负阳,当中蕴含的正是冲气以为和的人性。以人为本,借阴阳二气为道,去无存真,不失本心,方为道! m.zwWX.ORg夏季的风琴的大康风云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