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49章 砚台再现 (第2/2页)
人,纯属虚构。 一直到民国,仿造宣炉的就没断过,可以这么说,民间各种叫宣德炉的铜炉不计其数。 因为没有真正的宣炉出世,所以现在鉴别宣炉的经验之谈也往往经不起推敲,实物都没有,你说该如何如何鉴定?也没人信啊! 沈愈只能从各种资料上寻找宣炉的鉴定方法。 传说宣炉鉴定首先要看足,若是铜炉的足与炉身色泽铜质相差很大,那肯定是赝品,色泽一样才是宣炉。 然后再看款识,刻字要与炉身颜色一样,字迹要工整,无磨损或人为打磨的痕迹,如此这般方为真宣。 第三点看铸工,铸工即为铸造工艺,只有看上去很是精美的铜炉才可能是宣炉,一眼看去很丑很难看的铜炉绝对不会是宣炉。 第四点看品相,真品宣德炉历经六百多年的时光肯定磨损的厉害,品相特别好的不可能是真宣,并且真宣不会生锈。 最后看铜质,由于风磨铜就那么点,宣德时就全都用完了,仿造的只能以其它上好的黄铜代替,与风磨铜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这些鉴定方法有值得肯定的。 也有不靠谱的。 比如现在的人们都在说宣炉用的是风磨铜。 风磨铜是各种好,更是贵于黄金,但问题来了,风磨铜到底是什么铜,谁也不知道! 没人能说出风磨铜到底是一种什么铜,甚至是不是铜也不知道。 现在主流的分析,说风磨铜应该是一种合金。 沈愈也是如此认为。 因为古籍上是这么记载的。 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他所著的《天工开物》卷中,冶铸第九篇中写道:“我朝宣炉,缘于某库火灾,金银杂铜锡化作一团,皇帝命以铸炉。” 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也说过,“宣宗在位时,传内佛殿起火,金银珠宝与铜融化后凝结在一起,宣宗方才命令铸造宣德炉。” 由此推测,这个风磨铜很可能是铜,银,金与一些其它不知名的材料混合在一起,最后起了这么个名字。 按照以上几种鉴定方法,沈愈觉得这尊宣炉无一丝伪造之相,就是真品宣德炉。 可沈愈的职业素养又让他不能说这宣炉是真的。 “他们想做什么啊?我都看不出来这尊宣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去骗那些半吊子的古玩爱好者,还不是一骗一个准? “难道是想上拍?也不应该啊!他们就算不知道哪件是真哪件是假,完全可以一口咬定都是真的,让那些拍卖行养的鉴定师去鉴定。 “反正上拍前又不收钱。他们到底怕的是什么呢?” 想不明白,沈愈摇摇头索性不想了。 在元青花玉壶春瓶与这尊宣德炉都无法判定真假的情况下,沈愈决定再看看剩下的那一件古玩是什么,也许是一眼真也说不定。 想到就做,沈愈没有任何的犹豫,因为他的时间不多了,估计最多还有三分钟的时间。 所以他用极快的速度打开了最后一个檀木盒。 “嗯?” 打开盒子前,沈愈不是没想过这盒中到底放着什么。 是一件雕刻精美的玉器? 还是一套清代老翡翠首饰? 或者是一尊佛像以及观音像? 让沈愈没想到的是,这檀木盒中放的竟然是一方砚台。 一方体型颇大,黑如漆,润如玉的黑色端砚。 砚作长方形,当是选石时随形而制,粗放豪迈中又不失线条优美。 砚背浅开覆手,上刻一张太极图,周边还有一些字迹,因为磨损的太厉害已经完全看不清具体刻的是什么。 “我去?这???” 一瞬间,沈愈感觉自己蒙圈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在老柳那里买的古砚被人偷了,然后放在了这里。 不过一向细心的他马上就发觉了两块砚台的不同之处。 他自己那方砚台刻的是上山虎,威猛不足可爱有余,而这块砚台雕的却是下山虎,而且属于下山猛虎,虎嘴大张,獠牙外露。 正是所谓的:猛虎下荒山,长啸慑百兽。 沈愈知道这种刻下山猛虎的砚台在古时多为文武双全的名将使用。 儒生书房中是不会摆这种砚台的,因为煞气太重根本镇不住。 “难道此砚台与我从老柳摊子上得到的那块上山虎古砚是一对?要不然怎么如此相像?” “奇怪,真是太奇怪了!”沈愈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