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朕要搞基建 第104节 (第1/3页)
宋玉竹被这群孩子逗笑,跟在他们身后一起朝学校走去。 小月背完一首诗又唱起国歌《大启之歌》。这首歌是由教坊司编曲,宋玉竹亲自作词,主打的就是一个朗朗上口,歌曲内容简单,能让百姓一听就会唱。 “好山好水好风光,兵强马壮乐安康,活在这个好时代,大启百姓乐开怀……天佑大启,福泽万代~”女孩的声音清脆悦耳,宋玉竹也跟着打起节拍。 终于走到了学校门口,孩子们全都进了学校,唯独那个名叫小月的女孩停下脚步,红着眼睛不再往里走。 宋玉竹疑惑的看着她,怎么不进去呢? 随着上课钟声敲响,孩子们跑进教室,只有小月垂着头朝来时的方向走去。 宋玉竹有些不解,奈何马上就要上朝了,他只好记下小月的住址,打算下了朝再去一看究竟。 今日早朝送来不少揍报,黄河流域近几日连降暴雨,恐怕有决堤的风险,各地官府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自古以来黄河决堤的次数大大小小加一起有上千次,较大的改道也有十多次,每次决堤都会冲毁房屋,田地绝收,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滋养了百姓的同时也给百姓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黄河的汛期,水量本就增大不少,加上连日暴雨,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决堤。 黄河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被水流冲到下游,长此以往河床就会被填满,下游越来越高,最后导致河水改道。 刘蔺道:“陛下,黄河上次改道是在三百年前的武朝年间,大规模的洪灾将黄河下游变成了黄泛区。也正是由于这次水患,动摇了根基,导致武朝灭亡。” 宋玉竹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有何办法?” 御史中丞王菁道:“依臣之拙见,应当继续加固下游的堤坝,防止黄河决堤。” 工部尚书纪明礼道:“臣以为,堵不如疏,黄河下游的河床早已堆积过高,继续垫高堤坝治标不治本,时间久了还是会决堤的。” 其他官员点头附和,但清理河道可不容易,在生产力和工具都落后的古代,只能靠老百姓用竹筐一筐一筐的往外背泥沙,如同蚂蚁搬家一般,速度慢耗时长,成本太高。 王菁不服道:“自古以来,都是以筑坝防灾,挖泥沙得挖到何时?” “筑坝早晚都会决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水里挖沙太危险,纪大人您视人命如草芥!” “决堤死的百姓更多!” 两人竟然当众争执起来,宋玉竹眉头紧锁打断二人:“其他爱卿可有别的办法?” 刘蔺拱手道:“纪大人说堵不如疏,臣以为确实是好办法。” 纪明礼得以的翘起嘴角,朝刘蔺遥遥拱手致意,没想到刘蔺下一句话,差点让他喷出来。 “但挖沙却是下策。” 纪明礼冷着脸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微臣觉得,黄河每日冲刷下来的泥沙数不胜数,光靠百姓挖怕是要年年挖日日挖才能挖干净。与其费时费力,不如人工改道。” 朝堂上议论纷纷,“刘大人你在开什么玩笑?” “为黄河人工改道,那是多大的工程?” 宋玉竹轻咳一声,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刘爱卿继续说。” “人工改道优点有三,其一危险小,在水中工作难度高,若是遇上暗流很容易出人命。岸上工作就比较安全了,工人们不会水也能去干活。” 宋玉竹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利处。 “这其二么,改道花费的钱较少,而且人为改道可以控制水流的方向,将黄河分流,防止其中一地大面积淤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