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第1/2页)
宋雄道:“是个有德之人,他原先是教书育人的先生。给契丹掳去了,不知怎么的就当上了顺州刺史。他担任刺史期间,重视文教,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政绩斐然。在顺州很有名望,很得人心。” 罗幼度并不觉得奇怪。 有一说一,契丹对于汉人百姓确实不差,历史上宋朝百姓一茬一茬的北投不是没有原因的。 与后世的女真、蒙元、清朝相比,契丹对待汉人的态度几乎就跟圣人一样。 故而强行迁途年轻男女,罗幼度换位思考可以理解。 甚至相信会有不少人愿意跟契丹人走。 毕竟大部分的少年少女是没有经历过契丹最初入寇那段时间的,不知道当年契丹的恶行。 但焚城迁徙,就过分了。 这明摆着不给老弱病残活下去的机会。 或者他们这是算定了,大周不会坐视这些老弱病残不闻不问,一边毁家焚城,一边将这些累赘丢给大周,消耗大周国力。 契丹此举更加坚定了罗幼度日后烧草场的决心。 这国与国之间的交锋,就没有仁义可言。 宋雄焦急道:“这可如何是好?” 罗幼度见宋雄心急火燎,知他是心念三州百姓,笑道:“宋先生莫急,对方如果在与我们对峙幽州城外的时候,就准备焚城迁徙,我们还真就拿他们没办法。现在?” “我早料他们有这一手,将曹彬安排进了大王镇。他们的任何举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焚城迁徙,必生动乱,只要在他们安抚镇压之前,我军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率部赶到。他们反受其害……” “宋先生,你立刻通知鲍先生。若契丹有胆子强来,让他鼓动民意,但不要轻举妄动,免受不必要之灾。我大军不时即到,相信不愿背离故土的人,还是占据多数的。” 宋雄见罗幼度如此说来,心中大安,作揖道:“属下替家乡父老,谢过相公。” 罗幼度目送宋雄离去,想了一想,叫来了传令兵,下达了两条命令:令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袁彦即刻领军北上大王镇。 令水师都指挥使焦继勋领一万水师北上,驻扎蓟州城外待命。 契丹既然动了焚城之念,那就必须预防他们狗急跳墙,增加大王镇的实力,可以更好地掌控顺州、檀州的情况。 桑干河一战,契丹已经没有实力大举进攻津沽水寨了,水寨也无须驻扎大军护卫后方。 分兵直抵蓟州,配合郭廷谓,便可将蓟州控制在手中。 蓟州是军事重镇,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岔子。 做好了这一切,罗幼度坐在椅子上,重新看着手上的密信,看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