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9节 (第1/3页)
只是他有些不解,为何嵇恒会有这么深的担忧? 扶苏虽心中很费解,但口上却道:“先生所言极是,奈何大秦统一天下后续进展太快,以至大多将士军功累积过多,加之后续还有南海跟匈奴的战事,大大小小功赏累积下来,已足以将朝廷压垮。” “先生尽管出言。” 嵇恒知晓,扶苏对此了解的不深,他也不愿就此多说,只是就着这事继续开口道:“关中田地肥沃,因而粮食产量,相对于其他地方,其实是高出不少,加之大秦开启灭国之战后,大多得胜,不少士卒都趁此积累了不少财富。” “只是未曾全部得到兑现。” “即便如此。” “关中民众依旧还是选择相信朝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黔首相信朝廷最终能够兑现军功爵制下的功赏,他们若得了那些功赏,当下所过的困苦日子,也将大为改善,甚至可一跃成为‘富农’。” “秦人过去一直在自己骗自己。” “但这种美梦,是不能被戳破的,一旦被人戳破,秦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官府欺骗,那从内心深处爆发出的愤怒跟疯狂,是足以将整个秦廷吞噬的。” “到时……” “世人无人会怀念秦国。” “也不会有一人如六国余孽那般想着为秦复国。” “哀大莫过于心死。” 扶苏听到嵇恒的话,神色变得很是严峻,只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若秦人真的认清了现状,多半会如嵇恒说的那样,对朝廷怨声载道,也无一人会感念大秦的好。 他苦笑着摇摇头。 嵇恒接着又道:“正因为此,这件事才必须去解决,只是如之前所说,靠真的实打实兑现功赏,朝廷是做不到的,只能另辟蹊径。” “黔首说不动、说不通。” “那就换条路。” “他们在外拼杀,大多不是为了什么功名,为的只是改善家里的情况,以及给子孙后代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正因为此。” “我的建议才有可行之机。” “而这只有关中老秦人才有推行的基础。” “老秦人手中大多都有一些田地,虽不能真的解决温饱,但只要不每年交非常高昂的口赋,一家的口粮是能保住的。” “所以他们是有接受自家孩子上学的条件的。” “不过……”嵇恒抬眼看了看扶苏跟胡亥,摇头道:“直接这样推行,受到的阻力将会无比大,因为这撼动的是整个‘士’的阶层,以及因此受利的‘吏’,牵涉面之广,是牵涉整个关中的。” 扶苏从席上站起,缓缓道:“所以先生让二弟等人做识文断字的书籍编纂,为的就是不引起‘吏’的不满?” 嵇恒点点头道:“吏的任选,大秦过去是通过学室。” “学室学的东西很多,除了识文断字,还要写公文,算术、军事等等,学室制定下,大秦培养一名合格的‘吏’成本很高,一来朝廷担负不起,二来‘吏’的阶层也会对此不满。” “因为学室只有相对高爵位的家庭才能进入。” “而我的建议却是让大多寻常家庭的黔首,也能将自己孩子送进来,这岂非大大降低了入学门槛,也会大幅提高‘吏员’的竞争,他们一定会对此生出极大的怨念。” “所以想真正推行此策,必须要经深思熟虑,经过多方的考量打算。” “敢请先生细讲。”扶苏朝嵇恒行礼求问。 嵇恒既然愿意开口,自不会再这时藏拙,而且大秦也积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