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5节 (第1/2页)
当然,东宫的教育那也是头等大事,讨论着讨论着,总归是要有人提出来的。 皇帝是个性格有些软弱的人,不然也得不到儒家生的夸奖。他虽然下旨明年春暖以闻,但实际上也做好了要被喷口水的准备。 “咳!”一般官员在出列时要咳嗽一声,这叫‘打扫’。 也有打招呼的意味在里面, 不然同一时间你也出列,我也出列,他也出列,那不就乱套了吗? “臣徐春有本启奏。有给事中万通狂悖妄言,触犯天颜,以致陛下龙体欠安,实为不忠之举,臣请陛下革其职,去其官!” 万通知道自己害得皇帝身体不好,这一节哪怕有什么为国为民的理由,总归是说不过去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罪、请死。 反正皇帝也不会杀你,杀了以后叫人还怎么劝谏? 万通知道如此,所以有人弹劾他之后,也立马出列跪下,“臣,死罪!” 皇帝皱了皱眉头,他根本不想搭理这个人。 杀是杀不得,我可以不理他。 谁叫他说我儿子成不了才。 “有关东宫出阁讲学一事,朕,已有了决断,如今天气日寒,太子年幼。朕决定,待春日转暖之后再行办理。” “臣,有本启奏!” 忽然间有官员高声唱奏,一脸正气的出列。 这时候刘、李、谢三人目光都到了徐首辅的身上。 开始了,不知道首辅大人今日如何平衡。 “陛下,弘治三年状元郎钱福曾有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太子殿下事关江山社稷、天下万民,一刻也等不的,哪里还有明年春暖?” 此言一出, 皇帝也默然不语。 十年来,其实他也习惯的差不多了。甭管怎么样,总有人总有角度来喷上一喷。 有时还会‘群起而攻之’。 这才一个人,不算什么场面。 而且大明的臣子胆子大,他们敢跟皇帝叫板,又有一御史出列说:“陛下自弘治七年始,便将东宫出阁讲学一事一拖再拖,封了东宫官又下旨仍以旧职供奉。陛下爱子之心,臣等并非不理解。然,殿下已七周岁,这样的年纪百姓的孩子也该随师学习,居住于外了,况且是天下之本的太子呢?” 这话说得,就是明摆着讲我们不相信皇上你的话了,什么明年春天,去年您就说今年春天! 而且皇上你也别听着来气了,我们被忽悠到现在,我们还来气呢。 不过朝堂上,虽然三两人的声音中气十足,但徐溥这样的阁老重臣却始终老神在在,不发一言。 皇太子那句话反过来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悟到的。 皇帝不想说话,上奏的臣子胡乱扯一通,慢慢竟安静了下来? 弘治感到惊奇,今日怎么没有形成一哄而上,满殿附议的场景? 他眼睛不禁飘向一边的徐首辅。 老头儿双手插在袖口,半低着脑袋,皇帝从上面看下去,除了能看到脸颊上的老年斑,其余什么也看不出来。 但他不动作,皇帝也要找他。 “徐爱卿,依你之见,这事该如何办理啊?” 徐老头儿躲不掉了。 他慢悠悠的晃出队伍,抬起胳膊,“启奏陛下。臣要向陛下贺喜!” “喔?”这话没头没尾的,弘治皇帝听得不是很明白,“朕有何喜啊?” 徐溥语速极慢,“臣已听闻,宫中处处在传,太子殿下不忍陛下批阅奏疏之辛劳,欲为陛下分忧!殿下之孝,岂非我主之喜?岂非大明之喜?” 夸儿子的话,是越多越好的。 弘治皇帝展颜一笑,“是有这么一回事。赖祖宗庇佑,朕的皇儿很是明理懂事。” 皇帝认了。 满朝文武自然一齐跪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徐溥的话,各人有各人的理解。 着急的大臣听了便知道:太子已露向学之心,陛下又宠太子如此,那这事还有什么问题? 皇帝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认了太子孝顺这事, 自然就是认了儿子要读书认字的心意, 既然儿子有此心,你这个当父亲的,当着这么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