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74节 (第1/3页)
不过朱之瑜还是坚持要一同前往,他原本是浙江余姚人氏,自抗清以来,已经几年未曾回乡了,这次只希望一举收复江南。 当然,在历史上,他再也没有回去过了,直到身故。 …………………………………………………………………… 自从儿子出生后,朱由榔的心情一直都很不错,各项事宜都在计划之内向好发展,明军的扩军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中军、前军、左军全部扩充至七师,其中中军主要在两广征募,而左军则主要在云贵征兵,前军直接将川东的抗清力量收编为第六师,而后再于湖广征募组建第七师。 为了不影响战斗力,新组建的军队采取和老部队打散穿插安置的方式,许多将佐也因此升了官。 除了军队以外,海贸方面也处在快速发展当中,四个对外贸易港口迅速繁荣起来,仅仅土地租赁金每年就有近两百万,再加上关税、商税,铁定是破千万了。 之前张同敞提出的国债问题也已经开始着手,现以农业建设的名义发一波,数量也不大,也就几十万两,主要是为了试试水,建立信用。如果一切顺利,届时就可以发行真正的战争国债。 “这些东西可以分派给民间制作嘛,由朝廷出钱下订单,届时派出官员验货就行。” 朱由榔拿着一封奏折对陈子壮道 随着军队规模扩大,且一步步走向正规化,除了武器以外,士兵的衣物、日用品等等也是一个巨大的生产链。 工部请求再新建几个工厂,用于制作这些杂物,但朱由榔罕见的驳回了。 他的意见很简单,这些技术含量不高,通用性极强,规模不小的生产,完全可以承包给民营的工坊和百姓。 朱由榔这个打算不仅只是出于省事,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作为一名后世大学生,他明白,所谓资本主义从来就不是朝廷建几个工厂、开几个港口就能解决问题的。 否则满清的洋务运动怎么没有成功啊? 不就是因为那种所谓的“官督商办”无法激发真正的资产阶级对利润的内生动力嘛,他想要真正的将大明改造成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国家,就必须创造出一个新兴阶级。 而这些订单,就是最初步的尝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陈子壮是很传统的儒家士大夫,对于这种将军队所用后勤物资托付给“唯利是图”的商贾,实在是不放心。 “陛下,若是交与民间制造,一来难以监督,恐有粗制滥造之嫌,其次,也难免会出现官商勾结的可能啊。” 陈子壮的担忧不无道理,当年志愿军出征朝鲜时,都有收到过黑心资本家制造的假冒伪劣药品的记录,何况于明清之际?至于官商勾结,这玩意后世都无法根治,何况现在。 对于第一点,朱由榔的解决方法还是学习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先进经验。 其一,让都察院设立专门部门用于质量检查,之所以设在都察院无非工部,就是预防串联。 除此之外,建立一个初步的“合同机制”,即交付订单时朝廷和商家签订合同,交付三分之一的定金,完成检验无误后交付全款,但如果质量不达标,那商家不仅要退回定金,还要交付双倍赔偿,如果造成了恶劣影响,还得治罪。 当然,现在这个合同制度还太粗糙了些,比如官员如果利用这个检验的权利,向商家索贿甚至故意诬陷怎么办?商家和官员勾结,故意拿皮包公司申请订单,然后卷走订金跑路怎么办?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却困难的问题,但事情总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做了。 朱由榔只能尽量小心谨慎,将初步规模控制在小范围内,并且花大力气监视,以保证不出幺蛾子。 日后就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慢慢完善出一部真正的《合同法》,发展嘛,哪有不交学费的?哪怕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只要能控制在小范围内,慢慢的完善也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乎,第一批涉及棉被、衣物、鞋袜等等十多种军队所需日用品的项目在广州发布招标。 最后经过十余日的角逐,四十多张订单,总计约十五万两白银,这对于每年数百万两的军费而言只是个小数字,但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