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09节 (第3/3页)
动到新岗位上,没有点亲兵使唤,还真是不行,这主要是和此时的兵员素质相关。 古代兵卒,大多是文盲,如果没有将领信得过的精干力量来压阵,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故而朱由榔只是规定了一个具体数额,按照参将以上的各级将领职衔,来配属亲卫。 只不过不同于以前边军所用家丁制的,在于人员数量严格限制,且虽然这些亲卫的薪饷比一般士卒要高,但也必须由朝廷拨发,将领不得私发军饷,违者严惩。 按照规定,高一功作为都督,可以配备亲兵六百,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初民军起事时的老弟兄,由于年纪大了,又都是文盲,缺乏指挥本领,高一功就收作亲兵,也算给予一份保障。 随着初春到来,惊蛰以后,整个长江中游就开始积蓄云雾,夜里也有些湿气,眼看就要下雨了,江汉平原,即将进入春汛时节。 今年湖广的气候还不错,并未春旱,雨量充沛,说不得有一场小丰收,只可惜由于多年战乱,肥沃的江汉平原却是抛荒多时。 灯火挑动,帐内光照明亮了些,十多名被点的将领都依次进入大帐。 帐中正立着襄樊周边的沙盘,这是战前枢密院根据锦衣卫情报折腾出来的玩意。 “枢帅刚才来了信,要我等必须尽快拿下樊城,诸位有何计较?都说说吧。” 李过给高一功下达的命令明明是让他先把樊城围起来,但高一功还是决定要寻机直接拿下樊城,以除后患,这也并非违背命令,因为李过信中也表明,若是能有机会攻下,自然更好,只是考虑到高一功手里只有四个师,且攻城火炮不足,还要防范南阳方向的清军支援而已。 一旁的总兵党守素出言道 “这樊城虽不如襄阳坚固,可亦非寻常府县可比,我军火炮有限,只怕能力未及啊。” 高一功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接着看向其他人。 总兵郭君镇则言 “未必,前日我带人打马试探清军守城兵卒,依我看,樊城狭隘,充其量,也就万余守兵,我军四师人马,如何弱势?” “且樊城不比襄阳,护城河狭窄,或可用渠道爆破之法!” 此言一出,又激起许多讨论,有主张从李过那里借半个营重炮来的,也有主张在樊城北面高地堆个土坡,而后居高临下用火铳压制的。 大多都是以前明军和顺军攻城时的常用伎俩 而高一功不发一言,一边仔细聆听麾下将领们的发言,一边细细打量着眼前沙盘,足足过了半刻钟,才突然出口问道。 “锦衣卫那边的说法,清军大量兵马是聚集在南阳方面吧?” 高一功一语点出关键,攻取樊城,最麻烦的倒不是攻城,毕竟这事情明军这些年干了不少,樊城也不是襄阳,有的是方法伺候。 麻烦的是如何一边攻城一边防范自己的菊花不会被清兵捅。 这才是济尔哈朗采取策略的初衷,以少部分精锐扼守樊城、襄阳,而大部主力绿营及硕塞的镶红旗,则部署于南阳、新野等距离战场偏远些的侧后。 如果明军包围樊城,那南阳方面的硕塞就会带兵迅速南下,攻击高一功背后,届时前有坚城,后有敌军,就十分棘手了。 而若是想一边防范南阳清军,一边攻城,所谓“十则围之”,明军兵力不过是樊城守军的四倍,若是再分出一半阻援,又缺乏攻城火力,实在难办。 “要不,先把南阳的清兵引过来,解决这些个麻烦,再回头攻城?” 郭君镇思索试探道 一旁的党守素连连摇头 “那鞑子将领又不是狗,哪有这么蠢?没见到我们全力攻城,是不可能跑过来袭击的。” 高一功站起身来,看着那沙盘默默无言,突然似是想起了些什么,向众人问道 “离清明还有几日?” 众将一时面面相觑,这都督怎么还问上节气了? 直到队伍末尾的一名有些文化气,四十出头的中年将领回答 “回禀督帅,春分已过十日,尚有四日,便是清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