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3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30节 (第2/3页)

瓦克达)那边,让其同时在西岸筹备渡河,咱们以大军牵制住李定国,让其无法顾及后背,谦郡王趁机掩杀渡河,无需太多兵力四五千即可,便能使李定国腹背受敌!”

    新军诸将当中,以赵良栋地位最高,虽然都是总兵,但赵良栋另加兵部侍郎衔,还受封二等子爵,而孙思克只是三等男而已。

    不过图海闻言后,也觉得可行,不妨一试,虽然李定国部堵住黄河岸边,使两岸清军无法大规模渡河,但派一两艘筏子过去交通还是不难的。

    方略既定,图海便吩咐大军,在距离明军军阵三十里外驻营下来。

    随后三策并行,一方面将三万绿营兵分为六阵,准备作为炮灰,在八旗和新军主力的督战下,冲击明军军阵。另一方面,把几支新军的炮营全部集中起来,百余门新式火炮,开始构筑阵地,准备炮击对方阵型。

    与此同时,派人渡河,通知正引兵于黄河西岸,房村集方向的瓦克达,部属一万精锐,驻于岸边,准备船只,随时渡河。

    其他不言,至少西岸清军准备渡河的动作,还是很难瞒住明军眼线的。

    接到消息后,白文选等将都有些担心,但李定国却是毫无表示。

    黄河湍急,渡河困难,而此时,还有数十艘满载一个营三千火铳手,以及五十门火炮的运船在上面呢!

    还想腹背夹击,哪有这么容易。

    相比之下,李定国反而更加担心清军炮兵的试探,由于之前炮营都在刘文秀那边,目前李定国手中只有七斤以下的轻型火炮一百三十多门,其中超过五十门还装了船。

    阵中火炮,仅有八十余门

    若是对射起来,怕是要落入下风。

    如今也只能寄期望于明军炮兵的专业能力,和阵中步卒的忍耐力了。

    瓦克达受到信息后,自然也不含糊,派出麾下悍将正红旗护军统领哈宁阿,引五千精锐,准备渡河袭击明军背后。

    而在黄河岸边风起云涌之时,之前已经脱离了战场的李来亨、刘文秀两部,却是自西北、东北两面,缓缓靠近,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光烈七年,顺治十年,三月十七,立夏

    气候已经转入湿热,明军士卒都不再穿御寒所用的棉袄,换成赤红色的军服,加上赤旗飘飘,整个军阵,看起来,犹如一片火海。

    图海领中军主力在后压阵,三万绿营兵分作六阵,缓缓朝前挺进,大战一触即发……

    第59章 临阵

    “四狗子,摇多了!”

    距离黄河畔明军整齐的半月军阵,大概两里左右的距离

    一名四十出头的满清新军炮营把总,疾声呵斥着手下兵丁,让其重新调整炮位。

    炮兵堪称此时代军队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兵种了,毕竟这年头也没炮队镜、测距仪、火控计算机啥的,而且前装滑膛火炮的准确度本来就是个密,故而炮兵射击多靠经验,每一个精通火炮性能操作的老兵,都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一点上,清军炮兵的构成,主要以当年孔有德、尚可喜组建的老班底为主。

    但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个老班底也大多四十好几了,且随着孔、尚二人先后在桂北、杨村战陨,而多尔衮为了应对明军日益扩大的炮兵规模,组建许多的新炮营。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卒,就被大量稀释了,如今每营大约只剩下不到两成,大多都在指挥岗位。

    虽然,天启、崇祯朝的大臣们,一在书信或是奏折中,提及红夷大炮,动辄就会以“糜烂数十里”来形容,但事实上,这显然过分夸张。

    别说十七世纪火炮的性能,就算一战时期的工业大炮,它也不能“糜烂数十里”啊。

    事实上,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火炮的射程相当有限,大约在半里到两公里之间,很少有能超过这个距离的。

    故而,这个时代的炮兵,可不是后世那种稳居后方的存在,而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