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39节 (第3/3页)
数十,均无幸免。 战后统计,明军斩首达三万余,俘虏五万,践踏,落河而死,及逃窜者无从统计。 光复后军终于证明了自己,随后北上徐州,向天子报捷。 李定国倒是也不在乎收复徐州重镇的功劳是谁的,做武将到了他这个层次,功劳已经不重要了。 只是一意催促各部北进,尽快和榆园军会师,席卷齐鲁。 而同时之间,李过所率的中路军也已经冲出南阳盆地,兵锋抵达河南腹地——开封府。 第72章 西路军 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 短短三年后,曾经响应全晋,引得阿济格、满达海领大军征讨的各路义军将领,又带着人马回到了三晋故地。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全都被改编成了大明光复右军和光复骑军。 相较于东路、中路那边的大开大合,轰轰烈烈,西路战场显得小家子气许多。 文安之一人节制两军,还要监理川陕,看似势头不小,但满打满算,两军加起来,也就六万出头而已,只相当于中路军的三分之一。 毕竟陕西这时候的经济条件摆在这里,又距离南方遥远,养这么多兵已经是文安之从四川转调,又使尽浑身解数的结果了。 按照参与制定北伐方略的堵胤锡所言 “西北只以严守河界,开拓晋西,牵制河南,经略漠南,则功莫大焉” 也就是说,西路军只要能在严守陕西的情况下,能在晋西建立阵地,并且牵制河南方向清军注意力的同时,安抚漠南西道蒙古,就是大功了。 这话说得不假,朱由榔也颇为赞成,因为和中路、东路出手大方的将帅们不一样,西路军实在是太拮据了,能做出眼下这番成绩,真的是文安之一力勤勉之故。 可以预见,北伐之后,文安之入朝为相,基本是定局。 …… 正白旗都统,也就是固山额真石廷柱带着一众护军营亲骑,自平原之上飞驰而来,却见远处战场已然销声匿迹,只剩下三四百具尸体。 石廷柱虽然是汉名,但人家其实是如假包换的满人,瓜尔佳氏,和鳌拜是远房亲戚。 他勒马打量着眼前的景象,地上尸体十之六七是清兵打扮,很显然,有至少三百人的清兵在此遇袭。 自去年秋冬开战以来,一开始,占据主动的还是清军。 是的,和其他两处战场大不相同,西路这边,战端一开,却是清军先从河曲地区向明军发起进攻,甚至在部分战斗里占据优势。 不同于东路、中路,西路军不仅自身实力相当有限,而且敌人也格外强大。 阿济格是多尔衮的亲兄弟,久经战阵不提,副手满达海亦是宗室名将,更重要的是,二人所统帅的,乃是满清八旗中,上三旗实力强劲的正白旗。 这支部队乃是多尔衮的家底,实力本就不俗,多尔衮摄政之后,出于加强自身威势的原因,又多有增强,事实上已经不弱于两黄旗,甚至尤有过之。 加上三镇新军,以及若干作为附庸的绿营散勇,兵力比明军要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故而,在正面交锋中,兵力不占优势的明军未必能讨到好处。 唯一比其他两路,西路军拥有的优势,便只有一个——骑兵。 相较于东路、中路,那每个师不到一千骑,零零散散凑起来的骑兵,西路军背靠草原、河西走廊,在这方面可谓相当阔绰。 仅光复骑军,就有三师、九营,合计一万五千骑。 光复右军虽然只有五个师的编制,而且每个师的员额还比一般步师要少,不足万人,但其中,马营员额就占了一千五,还另有总兵亲骑二百。 如此算下来,全军骑兵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数据要是放在南边,实在能馋死人。 除此之外,还有鄂尔多斯诸部的蒙古游骑,必要时刻也可以作为助力,但文安之对此很谨慎,昔日有晚唐回鹘之祸的先例,蒙古又不是西南那些汉化杂糅已久的彝族百姓,还是要谨慎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