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61节 (第2/2页)
了大量木材、漆材,和各种航海用品、工具的市场规模。 以应天府尹连城璧的统计而言,光烈三年,南京刚收复时,外城以内的人口,大概在四十万以上,加上其余京畿诸县,合计人口,大约在八十万左右,这虽然放在整个世界上,也是彪炳无二,但相较于过去南京的鼎盛时期,还是下滑严重。 而现在,经过五年的发展,整个南京内外,总人口已经再次超过百万。 而几个客商没发觉的是,他们喧嚷的讨论声,却是让楼上包间里,同样对此有所议论的有心人听到了。 “存古,你怎么看?陛下真的会就此将京畿迁回北京吗?” 楼上一间靠窗包间内,却是四个去了官袍,只着便服出来放松的年轻官员,在此聚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名三十出头,留着短须的白净青年对身侧人问道 按照制度,大明朝的官员,每月有五天的休沐假期,遇到重大节假日,也能放假。 但在过去几年里,国家危亡之际,基本上都没得到执行,上下官员,那都是全年无休连轴转,不过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一方面人天子虽然不给放假,但工资却是涨了一倍多,其次,朱由榔自己那也是连轴转啊,人皇帝都这样了,总不能给你放假的机会吧? 不过这下仗不是打完了吗,光烈七年秋收一过,全国的衙门又都恢复了以往休沐常例,而且按照天子让内阁下发的新文件,假期还增多了,从过去朱元璋规定的每月五日,增加到了每月七日。 但却健全了轮休制度,也就是,这七天是各自不同的,保证同一衙门随时能保证三分之二以上在员。 当然,节日除外。 而那被问的年轻人,则显得更加年少,看起来最多二十出头的样子,还有些娃娃脸。 回应道“以小弟看来,陛下此番停驻北面,却是有不少军国要务必须要在北面处理的,但完了吗,肯定还是会回南京的。” 事实上也的确刚二十二而已,但人家此时却已经官居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 而相陪的其他三人,年岁都比其人大了好几岁,可最高的也就不过刚才发问的这位,翰林侍读,勉强算是平级而已。 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了。 而这位年轻显贵,却是能让绝大多数朝中心怀嫉妒的官员们闭嘴。 因为他叫夏完淳,光烈三年己丑科殿试第一。 这次酒宴,便是其余三位同科进士,过来庆贺夏完淳升迁,并调回中枢的。 光烈三年进士及第后,夏完淳就被分配到了处州府的穷地方,当了个通判。 若是往常的天子,大伙不免会猜测夏完淳是不是犯了什么错,但以这位光烈天子的脾性,这恰恰是重视培养对方的讯号。 光烈一朝,越是边远、艰苦的州县官员,升迁越快。 反之,若是一名官员只能在中枢打下手,反倒是仕途止步的前兆。 刚才发问的,乃是当初乙丑科二甲进士,唤作程贤训,如果说一直留在中枢,却能得到重用提拔的话,那光烈朝只有一个衙门——翰林院。 不同于其他同科进士,程贤训由于在数算上,有些天赋和研究,当初试后,就被主考明算的方以智挑走了,眼下正入翰林院,作为新建不久的数学所负责人。 其人却是不解问道 “贤弟如何这般说?北边毕竟是两百多年的京畿,如今天子盘桓已久,恐怕亦有还都之意啊……” 夏完淳却只是坚定摇头 “不会的,依我看,这大明日后的京畿,还是南京!” 第2章 都司 “此话怎讲?” 其余两人也来了兴趣 毕竟大家都是在中枢任职,这也关乎所有人的调动问题,如果真的要还都于北,那么众人就得做好举家迁徙的准备了。 夏完淳正经解释道 “三位兄长有所不知,小弟被调回户部河南清吏司,手中过有不少河南各地流民安置和恢复民生的文书。” “方知,此时的北方诸省,已经残破不堪。” “京畿二字,不仅仅只是国家中枢所在,也意味着要养太多脱产户口人丁,现在的北京周边,哪里还负担得起?漕运可以转送粮食、钱帛,可徒增消耗不说,可一座几十万人的京畿首府,哪里只是能靠粮食就安稳,到底还是个负担。” “以陛下的心性,断不会如此为之。” 听到这里,程贤训又是不解了 “那陛下为何又一直在北面盘桓不归呢?” 夏完淳接着道 “因为想要彻底解决北方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隐患未定。” “什么隐患?” 众人皆好奇 “蒙古!” ------------------------------------- 辽宁经略使司,沈阳卫 是的,不是辽东都司,更不是什么辽东镇,而是辽宁。 光烈七年秋后,朱由榔带着大军出山海关,一路抵达过去满清的老巢,明军刚刚收复的盛京,哦,现在又改回沈阳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