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270节 (第3/3页)
约一年半左右的战争中,朝廷大约消耗了六千八百万元的军费,以及约八百万石的军粮。 超过光烈七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量 而且,花钱的地方还没有全部结束,战后还有大量战争中的伤亡需要抚恤,功劳要赏赐,同样是一笔巨大开销。 乐观估计,这笔钱大约是两千万上下 好在,这场战争的经费,明廷并非临时才开始筹措,早在光烈四年以后,就开始每年截留部分财政收入“封桩入库”。 但即使如此,也意味着过去四年积累的财政盈余,已经被消耗一空,不仅如此,朝廷还有约一千万的各式国债,需要在未来五年内,连本带息的偿还。 同时,战时先后超过六十万民夫参与支前运输粮草、军械,朝廷许诺过他们,战后可以凭此减免赋税,也意味着从光烈八年以后的一到两年内,江南各省的农税收入会不同程度降低。 朱由榔知道,无论如何,哪怕再困难,砸锅卖铁,也必须要兑现“军士奖赏抚恤,农夫支前减税,国债本息偿还”这三个承诺。 否则,朝廷的什么新政,什么政治信誉,就是个狗屁笑话! 仗打赢了,但幸福的烦恼紧接而至。 这毫无疑问,是对着已经经历了八年抗清中兴战争的明廷执政团体,一次全新的考验。 但朱由榔对此并不担忧,经过这么多年锻炼,他早非当年的政治雏鸟,知道该怎样应对,早在北伐尚未完成时,就已经对此多有腹案。 光烈八年四月二十,朱由榔离开关外,自陕西入关,在此先后接见了文安之、姜瑄、万练等军政班子。 当在西安城外,看到已经有些步履瞒珊,两鬓霜白,依旧朝着自己俯首恭贺的文安之,朱由榔连忙上前扶起,感慨万千。 “这些年,实在是辛苦文卿了,常人都说,北伐建功,首推‘两李’,可依朕看,铁庵公(文安之号)功绩,方为彪炳于世!” 天子此番恳切,令年已花甲的文安之老泪纵横 这话还真不是朱由榔夸张 文安之今年已经六十有二了,虽然对方在大事上,无论是能力,还是立场、忠诚,的确都是一位让人放心的持重老臣,否则朱由榔也不会将川陕、河套、山西的江山半壁军政大权交付对方,长达五年有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可以说,文安之虽然没打过几个漂亮仗,没斩获过几个满清将帅头颅,甚至最后还放跑了北逃的阿济格、满达海。 但论及为明廷北伐所作的贡献,丝毫不比李定国差半分! 自光烈三年以来,朱由榔是把一个在天启、崇祯动乱之中,满目疮痍,生民十存一二,近乎一无所有的川陕和大西北交给对方。 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文安之开垦屯田,充实户口,养活了光复右军、骑军,牵制清军山西、河南,为中路、东路军突破创造条件;沟通西域、招抚蒙古,为明军补充了大量最为宝贵的战马资源,并且培养出一支可以局部压制清军的大规模骑兵! 而且还能在巨大供给重担之下,不仅没有让川陕经济民生进一步恶化,反而逐步恢复。 甚至在百忙之中,挤出紧张的钱粮,修缮四川、关中水利,惠及民生。 被西北和四川百姓士民,以及右军、骑军将士,亲切称呼为“文老相公”。 如此功勋,堪比武侯! 但人家毕竟是老了,两鬓苍苍,而且由于这几年的操劳,纵使再强健的身子骨,这把年纪也经不起这般军政一肩挑的折腾。 可以预见地是,北伐结束后,这位“鞠躬尽瘁”的持重老臣,也终于可以退居二线,安度晚年了。 当然,在此之前,朱由榔会给予他足够的荣誉 当天,年正而立的天子亲自搀扶对方,一起登上天子仪驾,校阅三军。 文安之再三推辞,但朱由榔一再坚持,最终还是被天子搀扶上了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