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旦归为臣虏 (第1/3页)
却说曹彬统率兵马,自蕲州乘船驶入长江后,官兵同心协力,鼓棹扬帆,快速前进,绕过江州,直扑池州。麻痹轻敌的南唐沿江守军,误将北宋的突然袭击当成平日例行的江上巡逻。先是闭垒观望,继而又奉牛酒前去犒劳。等到发觉来者不善,再想抵抗,为时已晚。池州守将戈彦见势不妙,弃城逃走。宋军兵不血刃,轻取州城。曹彬深知兵贵神速,传令水陆各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再鼓作气,乘胜东进。没出一月,便连克铜陵、芜湖和当涂,最后屯兵采石,待机大举渡江。 在此之前,赵匡胤已令八作使郝守带领大批丁勇工匠,乘船押运数百艘黄黑龙船,以及满载棕缆、竹索、铁链等连接、固定船只和木板的大舰,直驶石牌口试造浮桥。待到浮桥造成,曹彬也攻下了采石,随后会同新任池州知州樊若水,协助郝守运载造桥材料,由石牌口经皖河至安庆入长江,到采石搭建浮桥。时值长江枯水季节,浪平滩浅,工匠们只费两三个昼夜,就将数百艘大船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并在船上铺上宽厚的木板,于是在“一风微吹万舟阻”的浩瀚江面上,架起一条衔接长江两岸的通途。 宋军在采石赶造浮桥奏报传入禁内,南唐人立即笑场了。浮桥,不是这么搭的!全江南的人都知道,水流的力量有多可怕,你可以在小河,小溪里搭临时性的浮桥,可长江是什么,万里水流有多大的冲力,再加上江面足有几百米宽,自有人类以来就没人想过要在长江上架桥,不管是浮桥还是什么桥! 饱学之士张洎,平日最喜读书,当他得知来自采石的消息后,颇不以为然,用极为轻蔑的口吻对李煜说:“臣自幼苦读,但有记载以来,还未闻造浮桥以渡大江之说,宋军实乃异想天开!”李煜也漫不经心地附和:“朕亦以为这纯属儿戏。”其昏庸迂腐之态,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等到北宋兵马沿着采石浮桥源源渡江,军械粮草跟踵而至时,李煜才感到大难临头,再无退路,只有困兽犹斗,死命抗争。他命镇海军节度使郑彦华为主将,遴选精锐水师二万人乘大小战船溯江西进;另遣天德都虞侯杜贞为副将,率领步骑军一万五千沿长江南岸西进。水陆两军配合,进兵采石迎战宋师。出师之日,李煜亲临江岸执酒壮行,殷切叮嘱郑彦华:“二位爱卿要鼎力合作,互为表里,精诚协力迎击宋师,我朝成败在此一举。望尔等深解朕意。”郑彦华跪拜谢恩,信誓旦旦地回答:“臣遵旨效命沙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杜贞亦慨慷陈词,愿血染沙场,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潘美刚过长江,迎头就遇上了南唐兵。人不多,只有一万五,带队的正是杜贞,双方二话没说就杀到一起。潘美纵横沙场,百忙中觉得身后不对劲,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长江里也一样的热闹非凡。 那是南唐的另一路救兵,由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领,全是水军,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里把宋朝的浮桥毁了。李煜现在很清醒,只要浮桥在,宋朝就能把无数的军队源源不断地送过长江来……所以必须毁掉它,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想郑彦华贪生怕死, 他在长江里眼看着杜真和潘美浴血厮杀,逐渐崩溃,直到最后所剩无几。他不仅没去助战,更没去救援,而是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 郑彦华率军后撤,金陵西南方向的新林寨、白鹭洲、新林港被一路攻破。曹彬尾随着潘美弃舟登岸,同时派出两支偏师,迂回到南方,从背后攻击金陵外围的溧水、宣州,把金陵城彻底地包围起来。 却说南唐统军使张雄,系江南一员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