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大明_箱子里的大明 第1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箱子里的大明 第116节 (第2/2页)

不少人还真不知道白天发生的事,听三十二讲了,大伙儿才一起将种高梁推到了最前面,不少人还在笑骂:“高梁哥,原来你白天做了这么件好事啊。”

    “高梁哥厉害啊,背着一个人还能爬陡坡。”

    “有几把刷子。”

    种高梁被夸了,乐呵呵的笑,毕竟是人嘛,被人夸那肯定是很开心的,心里不禁暗想:三管事选在这个时候来说这事,莫非是要给我今晚加餐,给我发一块肉什么的?那倒是挺不错啊。

    他正想到这里,就听到三十二大声道:“种高梁不顾自身安危,英勇救人。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为大善,有着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大善可抵大恶,我根据天尊上次颁布的法旨为指导精神,决定为种高梁实施减刑。”

    这句话一出,所有劳改犯齐齐呆了。

    种高梁是最呆的一个,他还以为自己加个餐,吃顿好了就完事了呢,没想到,三管事居然是跑来宣布减刑的,这可真是乖乖不得了了。

    种高梁用颤抖的声音问道:“不知……能减多久?一个月?两个月?”

    三十二:“你原本还有半年刑期,但张老五的一条命弥足珍贵,抵消你半年的刑期绰绰有余,所以,我现在宣布,种高梁当场刑满释放,恢复白身!”

    此话一入耳,仿佛五雷轰顶。

    种高梁足足呆了十三次眨眼的时间,然后“哇”地一声大吼起来:“我……我……我恢复白身了!”

    旁边的劳改犯们齐齐欢呼起来:“高梁哥,恭喜恢复白身。”

    种高梁的身体颤抖:“我……以后干活,可以有工钱了?”

    三十二微笑:“是的!”

    种高梁继续抖:“我……我在种家村的农田……也可以回去耕种了?”

    三十二继续微笑:“是的!那些田地你可以随时去种了,天尊已经请了龙王爷,给种家村降过了雨,那边也挖好了灌溉用的大池塘,天尊施法将池塘里装满了水。”

    种高梁大喜过望,突然迈开大步,对着种家村的方向狂奔而去:“我要去看看我家的农田,哈哈哈,我可以种高梁了,哈哈哈,现在才三月,还来得及,还来得及种高梁。”

    劳改犯们目送着种高梁远去的背影,眼神颇为复杂,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但最终都化为了憧憬。

    对未来的憧憬!

    还有半年,我们也能和种高梁一样获得自由。

    也许用不了半年,只要我们积极做好人,做好事,也许我们也能减刑。

    三十二转向剩下的劳改犯,脸露微笑:“各位!多的话我就不说了,你们的表情已经说明你们想清楚了。天尊仁善,大家不要辜负了祂老人家的一片心意。”

    劳改犯们齐齐对空行了一个大礼,然后七嘴八舌地嚷嚷了起来:“天尊,请您看我的表现吧。”

    “天尊,小人今后定不负您所望。”

    “这辈子,绝不再做坏事了。”

    李道玄露出了欣慰的姨妈笑……

    很好很好!

    这才是劳改真正的意义嘛,自己一句话都没说,小人们自己就领会了这一点,是极大的进步啊。

    第196章 你去江西走一趟

    就在种高梁正为了恢复白身而欢欣鼓舞的同时。

    北方,清涧县。

    一个名叫赵胜的书生,正在石油寺里挑灯夜读。

    赵胜屡试不中,一直无法取得功名,没当上官,但他人品还不错,附近的乡亲但凡要请他写封家书,帮忙读读榜文什么的,他都会帮忙。

    有空闲的时候,还会讲点书上的故事给附近的村民听,深得百姓爱戴。

    这天晚上,他正在石油寺里看书看得入迷,一个小和尚溜了进来,急切地道:“赵先生,快跑!”

    赵胜:“?”

    小和尚低声道:“官府派人来拿你来了,有人讹传先生夜间点灯于孤寺,是象平话中描绘的黄巢那样造兵书谋反……”

    赵胜大吃一惊:“何来此言。”

    小和尚:“怎么来的不重要了,快逃啊,官府的人马上就要来了。”

    原来,清涧县这边的风头已经很紧了,陕西各县到处都有人起兵作乱,官府的神经崩得紧紧的,一听说哪里有人要造反,官府马上就会出动,不问清红皂白将人抓回去屈打成招。

    赵胜咬了咬牙,该死,我只是想好好读书,下一次参加科举,金榜提名,光宗耀祖而已,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他赶紧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书本,从石油寺的后门逃了出去。

    一路逃到解家沟,大群衙役从后面追了上来。

    赵胜只是个文弱书生,四肢不勤的那种,哪里跑得过衙役,眼看就要被抓住,突然听到四野里喊声雷动,大量的老百姓举着锄头、木棍等东西杀了过来。

    “该死的官府,不准对赵先生下手!”

    “赵先生是好人,你们不分清红皂白,污蔑好人。”

    “老子今天反了。”

    “干死这群衙役。”

    大量老百姓狂涌而出,瞬间将衙役们碾为齑粉。

    ……

    崇祯元年,四月底,清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