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寄印传奇】33 (第4/5页)
明黑丝,半截乳沟清晰 可见。 裙子的颜色更是古怪,斑斑点点的,像是印象派画家扔掉的旧画布。 哪怕见识短浅,我也清楚这种在大众审美里越古怪的东西,价格越是不菲。 时尚界就是这么下作,毫无办法。 而母亲一直在忙活,又是帮卸妆,又是搬道具,至今没和我说过两句话。 直到刚刚,她才喊我吃饭,又叮嘱陈瑶别落东西。 晚餐订在附近的一家川菜馆,据我老姨说,「它家的海鲜烧烤很厉害」。 虽然搞不懂为啥川菜馆最拿手的是海鲜烧烤,我们还是点了海鲜烧烤。 二十来号人,一包间,三桌。 与我们同桌的除了郑向东、牛秀琴,还有团里的两位老艺术家——也没多老 ,姥爷的师妹而已,以前在市歌舞团,后来和郑向东一起进了文化馆,当年母亲 请他们出山可是费了好一番功夫。 偏偏那年平阳某录像厅突发火灾,死伤四五十人(民间流传已过百,没准你 也记得,举国轰动的大新闻,足够人们兴奋仨俩月)。 国务院发文件,加强营业场所整顿,省政府更是信誓旦旦,严格娱乐业运营 审批。 所谓「严格」,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就是:一般情况下,一律暂停各类 资格证的发放。 后来我知道,演出团体执照需向文化局申请,经纪机构执照需向文化厅申请。 以火灾为界,之前是耗时,之后几乎是耗命。 尽管奶奶早早祭出了牛秀琴,前前后后还是碾了好几个月。 那阵母亲四处奔波,却乏有收获,回到家还得「不听老人言」,乃至一度想 放弃。 只是这「演出合同、银行贷款都是小事儿」,「砸了人家的铁饭碗实在不好 交代」。 某种程度上讲,没 有这几位评剧界老前辈,就没有凤舞剧团。 第一茬生蚝上架时,牛秀琴建议母亲讲几句,「反响这么热烈,咱们也是旗 开得胜嘛」。 我搞不懂「咱们」 是啥意思,这位老姨就是话多,自打坐下,一对丰唇就没消停过,哪怕是对 着镜子拨弄她那大波浪卷时。 可怕的是此人就坐在我左手边,不需要什么特殊举动,大奶也会自动跑我眼 里来。 可以说,我,作为一道屏障,牺牲了自己,保护了陈瑶。 母亲没接茬,朝另外两桌看了看后,笑着捣了捣身旁的小郑:「你来吧。」 我以为小郑会客套几句,然而并没有。 随着「那我来?」 轻轻落地,他人已站了起来。 「同志们哪,」 拢了拢油光发亮的头发,郑向东拍拍手,清清嗓子,待周遭安静下来才开始 了他的演讲,「同志们哪,这跑剧团呢,搁旧社会就是杂把式,啊,戏子低贱, 下九流,比之底层劳动人民都不如。到了新社会,经过戏改嘞,有成就,也有失 误,啊,我呢,经历过剧团的辉煌,也经历过剧团的,啊——」 他想找词儿,遗憾的是拢了好几次头发也没找着,于是不了了之:「我是真 希望咱们这个文化形式能够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啊,这点跟在座的各位一样。 大家共勉吧,这次演出很好!最后嘞,感谢文体局对咱们评剧事业的支持!」 对小郑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老这几句把张岭话、平海话、普通话糅得 炉火纯青。 只是「感谢文体局」 时,他不是盯着牛秀琴,而是不远嘶嘶作响的生蚝。 当然,掌声雷动。 牛秀琴伸个大拇指说:「郑哥讲得好。」 小郑笑了笑——搞不好为什么,我老觉得那弧度有点僵硬:「你不来两句?」 「算了吧,」 牛秀琴摆摆手,但还是拢拢流苏坎肩,站了起来,「大家吃好喝好,睡个好 觉,明儿个呢,鼓足干劲,到大舞台上让平阳人开开眼!」 这么说着,她端起酒杯:「来来来,都满上,干了这杯!也多亏咱们团长领 导有方!」 大家都站了起来,我也只好站了起来。 母亲浅笑嫣然,陈瑶则小脸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