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女奇志(全)_分卷阅读9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3 (第1/1页)

    们也有好处的事,经过双方商量也可以做。”

    同杨惠娟相处多日,李哲原早已习惯了使用各自针锋相对的话语系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的特点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谈不拢给予批驳,谈得拢则保持沉默。谈拢的当然是话语系统包装下的实质性事务,而非话语系统本身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如果公开赞同旁人岂不是要误认为是丧失政治立场。所以此时李哲原的沉默以对,内涵正是代表他认同杨惠娟这两条原则。

    然而,杨惠娟的用意只是引入话题,所以她并没有注意李哲原的反映,接着讲道:“同志们,我们个人的事业将随着最宝贵的生命献出而结束,但这在之前如果还有可能为党做最后一点工作,是不是应该努力争取呢?”

    “应该。”“九美”的同声回答令李哲原对杨惠娟的号召力有了感性认识。

    “敌人已经答应,将法庭审判我们的全过程向全国直播,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化法庭为战场,在那里向人民宣传革命真理和党的主张。但要付出的代价是,我们须将这几年来惩办贪官污吏的详细过程,公之于众。这其中有利有弊,大家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按每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作出集体决定。”

    “既然我们全体被捕,公开惩贪已不会对党产生危害,以此换取在法庭上最后斗争的机会,十分值得。我赞成。”高瑾一贯最能领会杨惠娟的意图,此刻又是她第一个把杨惠娟想说但让别人说更有说服力的话讲了出来。不过高瑾也留了一手,聪明的她知道杨惠娟的深意在于,将女子惩贪团的经验教训转达回党组织。但为防止敌人醒悟后变卦,她没有说破这层意思。

    叶琼璋、夏晓倩的领悟力也不亚于高瑾,立刻想到了用实况转播将以往经验传回党组织的目的,便同样表示同意。陈韶湘、石敏、张丽颖政治阅历稍浅些,没能很快领会杨惠娟的本意。但思考了一会,觉得好处尽管有限,却没有什么危害,便纷纷同意。卫旭蕾、钱红梅、曹蓉的“技术素质”虽属一流,政治素养却因没有机会系统培训而近乎空白,平时一贯视高资历大姐们的马首是瞻,当然跟风表态同意。这样经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十美”决定接受李哲原的提议,以公开惩贪全部内幕换取直播法庭审判过程。

    “还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个人做事个人当,尤其不要让几个小妹妹吃亏。”杨惠娟的这番补充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让资深同志尽量多担案子,尽力开脱卫旭蕾、钱红梅、曹蓉三位新加入的成员。尽管她知道即使大家串供,仍很难使三位小妹免除死刑,然不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一医,毕竟心犹未甘。

    李哲原一时阻拦不及,只好赶紧转换话题,以免另生事端。他打破了不用嘴巴的保证,向大家说道:“既然这件大事定了下来。今天机会难得,你们多叙姐妹之情吧。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转入正轨。”于是,聚餐气氛由凝重而逐渐轻松,“十美”苦中作乐,频频举杯祝酒,共叙离别之情,尽兴而散。

    第十三章预审

    三十六

    2030年8月21日星期三

    突破口终于打开了,从今天开始对杨惠娟系列抢劫杀人案的全部十名案犯的预审工作走上了正轨。专案组里的30多位同志,分成了十个审讯小组,每组由三四人组成,全力对付一名案犯。在今后的三到四个月里,我们将以每周一至五上下午各两个半小时的工作进度,对十名案犯的全部作案经过进行持续审讯,直到掌握全部犯罪材料,并转交检察院,由他们向法院起诉为止。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案犯们劳逸结合,避免她们因疲劳而对抗审讯的情况发生。但对于我们来说,也给了大家在工作重负下略作休整,保持打持久战能力的机会。自7月16日领受这个艰难任务以来,连续一个多月我没有回过家。这下好了,还有两天就是星期六,我可以回家好好陪陪小乖乖了。

    看到这里,6岁的李梦瑶不觉心中一热。她清楚地记得将上小学的前一周,已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的爸爸终于回到了她的身边。双休日的那两天,他带着自己去了心仪已久的水上运动场和科技馆,玩得十分快活;还给她买好了上学要用的全部文具。当时她只知道爸爸在主审一个十分重要的案件,今天见了爸爸遗忘在家里的这本日记,才知道这个案件的首犯就是暑假刚开始时电视上播过的那位美丽动人的杨惠娟。从外貌上看,杨惠娟一点也不像电影里演的那些面目凶残的女特务、女土匪,倒和幼儿园老师组织观看的革命影片里的为国家独立献身的女革命烈士一模一样的。和其他小朋友一交流,发现大家都不讨厌杨惠娟,相反对她全身缠满锁链仍威武不屈的行为都很钦佩。现在发现爸爸的这本日记,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当然要继续看下去。李梦瑶3岁时妈妈就开始教她认字,妈妈牺牲后爸爸坚持了这一早期启蒙,再加上这半年学校的教育,她可以无障碍地。

    汉都监狱本来只关押已判决罪犯,基本不设审讯室,同时背靠背审讯十名案犯,场地成了个大难题。好在吴监狱长非常配合,他带领下面的同志压缩办公场地,只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