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0章 接社火,舞狮子,小文文大哭 (第1/2页)
接社火要有隆重仪式感。
桌上放一个酒碟,盛两个酒盅,酒提前倒满。
另一个盘子里铺红被面,盛三十五块钱,也放在桌子上。
按人头算的,何宁妻儿一家四口,何燕母女加爷爷。
一个人五块,七个人可不就是三十五块钱。
何燕认为这样算不合理。
“宁子,别算我和敏儿,就你们四口加爷爷,是五个人。”
何宁瞪眼看姐姐:“你和敏儿不是我家人?”
“我俩现在是亲戚,又不是你的正经家人。”
何宁骂一句:“胡扯!”
在村里,嫁出去的姑娘再回娘家,的确是亲戚,不算家人。
何宁最讨厌这种规矩。
村里好多人家不接社火,认为这笔钱白花。
李党卫父子手里没钱,不知为什么还接这波社火,不知是从哪儿得来的钱。
何宁是为了老婆和文文高兴,才花这笔钱的。
他内心深处,不喜欢闹哄哄这般场景。
三十五块钱安安稳稳放在碟子里,碟子放在桌子上,桌子抬到大门口。
初六的下午三点这会儿,难得太阳艳艳照在身上。
阳坡处的雪,边缘已经融化,浸湿了地皮。
“姐,一天一天过去,是春天了。”
李娟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站在大门口,脸面迎着太阳。
“娟,进屋去!”
“我不!”
何宁让她进屋,是怕姐姐唠叨,月婆子站大门外迎了风怎么办。
但何燕瞅了一眼李娟,说一句:“这会儿太阳好,没风,没事儿!”
爷爷从屋里出来,也站在了大门口。
敏儿拉着文文站在门口。
坡底下锣鼓齐鸣,鞭炮炸响。
村长的身影先从破底下闪出来,往何宁家大门口这儿看了一眼。
又转身下去了。
他是看一眼何宁家大门口,有没有做好迎接准备。
打鼓的人,敲锣的人,拍钹的人在前面带路。
后面跟着一公一母两只火红狮子。
后面跟着花花绿绿六个旱船。
三个大头娃娃护着旱船,拂刷乱甩,不让围看的人靠近花船把上面的花揪掉。
划船老汉走着京戏里的步伐。
文文转身一把抱住何宁大腿:“粑粑,文文怕,抱上!”
何宁把儿子抱起来。
“姐,娟,大家后退,把桌子腾出来。”
社火领队是个中年大叔,胡子拉碴的,手里捏着一把红布条。
李娟兴奋得垫脚跳:“宁子,是我邦叔!”
何宁训一句:“别跳了,躲我身后。”
“我不!”
村长何富银喊一嗓子:“何宁,何宁?过来接呀,愣着干么?”
何宁两步跨到桌子前,双手端起酒碟,给社火领队敬酒。
人家喝了这两盅酒,表示何宁家接了社火。
何宁敬酒的这个空,锣鼓停歇。
李娟喊了一嗓子:“邦叔,邦叔?”
李娟要在娘家村里人眼前刷存在感。
何宁一伸胳膊,把他拽到跟前。
介绍一句:“这是我老婆,你们村的李娟,她给你们端盘子。”
这一招让李娟没想到。
村长何富银也没想到。
悄声劝一句:“何宁,别瞎折腾,接社火是男人的事。”
何宁态度坚定:“我老婆也能接!”
李娟傻愣愣站着,没反应过来。
何宁把包着红被面的盘子端起,递给李娟。
“双手端着,给咱邦叔敬上!”
李娟接住盘子,双手端过头顶,喊一声:“邦叔,我是娟子,你接礼。”
杨柳村社火团团长李建邦是李娟的堂叔,他这才听出来李娟的声音。
“哟!是咱侄女,你捂着脸我没认出来,好好,接上接上!”
李建邦接过盘子,被面面和三十五块钱拿在了手里。
猛一下锣鼓震天。
猛一下后面鞭炮炸响。
李建邦声音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